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计算机行业“推荐”评级 [1][1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行业不利因素尽数释放,业绩步入低位有望迎来拐点,归母净利润或已触及低点后续有望反弹,行业费用率现向下拐点,人员成本占比高的行业特点有望受益AI编码能力深化 [6] - 2025Q1计算机行业同比复苏,利润端企稳回升,拐点初现,各细分行业有不同表现,高端处理器等行业营收增速提升,智能驾驶领域保持高景气,基础软件逐步减亏 [8] - 计算机行业估值处于近3年高位,全球互联网厂商云业务收入持续提升,资本开支有望维持增长趋势,2025年中美关税摩擦升级,自主可控趋势加速 [9] - 2025年国内AI应用核心聚焦C端消费、B端行业应用以及模型层推进,国产算力景气有望向上 [10] - 看好2025年计算机行业在人工智能行业尤其是自主可控相关方向的投资机会 [13] 各部分总结 计算机行业2024年业绩情况 营收及利润 - 2024年行业总营收12548亿元,同比+5.35%,归母净利润192.96亿元,同比-45.1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89.19亿元,同比-50.09%,行业整体需求逐步回暖,利润端压力仍在释放,后续有望反弹 [24] 盈利能力情况 - 2024年行业上市公司整体毛利率为25.36%,同比-2pct,净利率为1.54%,同比-1.42pct,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7.63%/5.06%/9.05%,同比-0.50/-0.19/-0.59pct,毛利率/净利率承压,费用率现向下拐点 [31] 人员情况 - 2023 - 2024年行业人员数量TOP10公司中部分公司员工人数增长放缓或下降,2024年行业人员总数为116.92万人,同比-0.79%,人均创收平均值为105.85万元,同比+5.90%,行业有望受益AI编码能力提升加速利润释放 [33][39] 收入利润增速区间分析 - 2024年多数公司释放负面因素,2025年有望迎来拐点,收入增速在0 - 20%区间公司数量下降,负增长区间公司数量提升,利润负增长区间公司数量仍有明显提升 [44] 细分行业收入利润 - 高端处理器、服务器、液冷行业公司业绩持续释放,IDC行业增速稳健,基础软件/SaaS行业或已进入业绩低点,智能驾驶行业维持高景气 [7] 计算机行业2025Q1业绩情况 营收和净利润 - 2025Q1行业整体收入2836.14亿元,同比+15.65%,归母净利润为25.79亿元,同比+160.3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66亿元,同比+95.11%,盈利能力企稳回升 [53] 成本和费用 - 2025Q1行业毛利率短期承压,为22.04%,同比-3.54pct,费用端整体小幅下降,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7.47%/5.17%/9.27%,同比-1.14/-0.83/-1.17pct,研发投入转向精细化,整体研发费用为262.87亿元,同比-2.35% [65] 收入利润区间分布 - 2025Q1收入增速在0 - 20%区间公司数量下降,负增长区间公司数量提升,利润正增长区间公司数量增长,负增长区间公司数量减少,盈利复苏显著 [69] 细分行业收入利润 - 高端处理器、服务器、液冷、IDC行业公司营收同比增速提升,高端处理器公司翻倍增速,服务器、液冷、IDC行业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54%、25%、6%,智能驾驶领域保持高景气,收入同比增速高于15%,基础软件逐步减亏 [70][86] 计算机行业最新投资策略 计算机行业 - 2025Q1末行业估值位于近3年高位,申万计算机指数为4675.65,指数估值(PE TTM)为81.69x,行业持仓环比略有回升,同比有所下降,持股市值达939亿元,持仓比重达3.10%,环比+0.36pct,同比-0.50pct [95] 全球互联网 - 全球互联网厂商云业务收入持续提升,2025Q1谷歌云、亚马逊AWS与微软智能云业务收入合计684亿美元,同比+11%,环比+3%,2024Q4阿里巴巴云业务收入317亿元,同比+13%,环比+7%,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六个季度三位数同比增长 [99] 互联网AI应用 - 微软、苹果、阿里、字节跳动等大厂围绕“用户基数”护城河,在AI Agent领域全面开花,推出多种智能体和AI功能产品 [105] 中美关税摩擦 - 2025年中美关税摩擦多轮升级,自主可控大势所趋,中国反制关税或加速国内市场向自主可控产业链转移,近年我国持续推动“自主可控”“科技自立” [109][112] AI芯片 - 2025Q1寒武纪/海光信息营业收入分别为11.11/24.00亿元,同比+4230%、+50.7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5/5.06亿元,同比+257%、+75.33%,存货分别为27.55/57.94亿元,较2024Q1末和2024年末均有增长 [119] 基础模型 - 基础模型依靠架构创新+强化学习等后训练驱动,能力加速迭代,agentic能力成为2025年模型竞赛重点,包括Deep Research和Operator形式 [121][125] MCP - MCP是开放通用有共识的协议标准,国内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等大厂相继布局,可支持开发者更快构建更强大AI应用 [126][130] 模型层及应用场景 - 模型层聚焦成本优化+场景定义,C端关注流量生态,B端关注场景契合及企业ROI提升,2025年3月Web端AI产品访问总量超6亿,总月活超1.2亿,多款产品总访问量超千万 [11][132] 相关公司 应用 - 基础软件:中国软件、太极股份等 [16] - 管理软件:用友网络、金蝶国际等 [16] - 工业软件:能科科技、华大九天等 [16] - 办公软件:金山办公、彩讯股份等 [16] - 垂直行业应用:东方财富、科大讯飞等 [16] - 基座模型:科大讯飞 [16] 硬件 - CPU/GPU:海光信息、寒武纪等 [16] - 服务器:中科曙光、工业富联等 [16] - IDC:云赛智联、奥飞数据等 [16] - 液冷:曙光数创、飞荣达等 [16] - 电源:欧陆通、麦格米特等 [16] - 边缘计算:网宿科技、顺网科技等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