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具型产品介绍与分析系列之二十六:流动性延续宽松,小市值或持续占优
光大证券·2025-05-15 17:15

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以下是量化模型与因子的详细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中证2000指数选股模型 - 构建思路:通过剔除中证800和中证1000指数成分股,并筛选小微市值股票构建指数,反映A股小微市值上市公司整体表现[36] - 具体构建过程: 1. 样本空间:同中证全指指数 2. 剔除规则:去除中证800、中证1000成分股及过去一年日均总市值前1500名的证券 3. 选样标准:从剩余证券中按过去一年日均总市值由高到低选取前2000只 4. 指数计算: 报告期指数=报告期样本的调整市值除数×1000报告期指数=\frac{报告期样本的调整市值}{除数}×1000 其中调整市值=∑(证券价格×调整股本数×权重因子),权重因子限制在0-1之间且单样本权重≤10%[36] - 模型评价:聚焦科技制造细分领域,具有小微市值风格显著、研发投入占比高的特点[36][50] 2. 流动性-小盘股相对收益模型 - 构建思路:通过Shibor利率与信用利差变化预测小盘股相对优势[12][18] - 具体构建过程: 1. 观测Shibor利率下行幅度(如2025年5月DR007下行19BP)[11] 2. 计算产业债/民企信用利差与中证2000指数超额收益的负相关性(R≈-0.7)[18][21] 3. 结合政策宽松信号(如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1万亿流动性)形成多因子信号[13]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小微市值因子 - 构建思路:捕捉自由流通市值小于50亿元的股票超额收益[37] - 具体构建过程: 1. 计算成分股自由流通市值分布(82.89%权重集中在<50亿元区间)[37] 2. 设置阈值:剔除总市值>100亿元的股票(仅占10.16%)[37] 2. 研发强度因子 - 构建思路:通过研发费用占比识别创新动能强的企业[60] - 具体构建过程: 1. 计算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 研发强度=研发费用营业收入×100%研发强度=\frac{研发费用}{营业收入}×100\% 2024年中证2000指数该指标达3.19%[61] 2. 横向对比:较中证1000指数(2.8%)高出39BP[63] 3. 毛利率因子 - 构建思路:筛选盈利能力持续优于同业的企业[55] - 具体构建过程: 1. 计算滚动TTM销售毛利率(2025Q1达17.62%)[55] 2. 建立行业中性化标准:比国证2000指数高8BP[55] 模型与因子的回测效果 1. 中证2000指数模型 - 近5年累计收益34.87%,超额中证1000指数29.93%[69] - 年化波动率26.86%,最大回撤-40.70%[71] - 夏普比率0.72(近1年)[74] 2. 小微市值因子 - 在2024-2025年宽松周期中,20-50亿元市值区间股票年化超额收益19.41%[74] 3. 研发强度因子 - 研发费用率>3%的股票组合近1年跑赢基准13.26%[80] 4. 毛利率因子 - 毛利率TOP30%组合相对中证全指年化超额4.8%[55] (注:部分图表数据因文档内容限制未完全提取,如PB分位数89.23%[59]、信用利差具体数值等未在原文明确公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