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蒙牛乳业,给予“买入”评级 [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随着原奶趋向供需平衡,价格竞争或放缓,公司产品升级延续,盈利能力有望保持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历经调整,有望顺应供给侧改善的机会,在价格竞争放缓的背景下获得修复,叠加公司在中高端产品布局完善,鲜奶、奶酪等升级产品对整体盈利能力带来正向贡献,中期维度盈利能力改善的路径较为清晰 [3][9] 分组1:乳业龙头,背靠中粮,多业务协同成长 - 蒙牛乳业是全球乳业八强、国内乳品龙头,2004 年在香港上市,中粮集团作为第一大股东持续赋能;产品矩阵涵盖常温液态奶、低温液态奶、奶酪、冰淇淋、奶粉等品类,2024 年液态奶收入占比 82.40%,冰淇淋、奶酪等业务增长较快 [14] - 1999 - 2007 年,优异营销能力叠加大单品打造推动公司初期爆发;2008 - 2011 年,牛奶安全事件频出,开始品牌修复及安全管理;2012 - 2016 年,科学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奶源建设及产品矩阵扩展向好;2017 - 2024 年,融资并购助力产品结构化升级 [18][19][20] - 2009 - 2024 年蒙牛乳业营收 CAGR 为 8.60%,领先乳制品行业;2024 年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86.75/1.05 亿元,分别同比变动 -10.09%/-97.83%,收入下滑因行业需求疲软等,归母净利润承压主因联营公司业绩减少及商誉减值等 [23] - 2024 年液态奶/冰淇淋/奶粉/奶酪/其他乳制品收入占比分别为 82.40% / 5.84% / 3.74% / 4.87% / 3.15%,液态奶业务稳定发力,冰淇淋、奶酪、奶粉业务收入占比有望提升,奶酪同比增长 0.45pct;2019 - 2024 年海外收入 CAGR 为 46.00%,占比从 0.90%提升 4.42pct 至 5.32% [6][26] - 2024 年液态奶收入同比下降 10.97%至 730.66 亿元,常温液态奶增速领先行业,低温液态奶逆势正增长,鲜奶板块高端品牌领先;冰淇淋业务收入同比下降 14.12%至 51.75 亿元,领先公司营业收入增速 [30][31] - 中粮集团为蒙牛乳业最大股东,截至 2024 年底占 24.24%的股份,协助发展多元业务;公司管理团队经验丰富,新总裁高飞熟悉公司且营销经验丰富,有望带领公司破局加速新业务领域拓展 [33][35][41] 分组2:乳制品行业:原奶供需再平衡,产品结构迭代升级 - 2023 年中国乳品市场零售额约合 3733 亿元,同比下滑约 4%,2024 年以来行业整体需求呈弱复苏态势,低温鲜奶、特定功能升级的产品仍有增长机遇 [49] - 我国居民人均奶类消费量近 2 年有所回落,奶类消费存在城乡差异、区域不平衡,农村居民奶类消费意愿较强,南方地区消费意识觉醒有望驱动人均消费水平提升 [52] - 原奶价格受供需关系影响呈周期性波动,2008 年以来出现两轮较大周期;本轮奶价反转信号聚焦需求回暖、产能去化及政策落地、饲料价格回升等;预计 2025 年原奶价格有望在年中或 2025H2 回暖止跌 [58][62][65] - 饮用奶发展分三个阶段,2014 年以前高速增长,2015 - 2019 年行业成熟,2020 年至今经济恢复;目前饮用奶市场规模主要由价增、低温白奶增长驱动,头部乳企布局高端化、功能化白奶 [67][69][76] - 2009 - 2019 年酸奶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近年因不符健康化趋势、均价较高,销量和市场规模下降;目前价格回归理性,聚焦健康、营养、功能细分赛道,未来销量有望提振 [78][82] - 2009 - 2022 年奶酪市场规模大幅上升,2023 年市场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同比降幅达 17.68%,主要因销量同比下跌 19.8%,行业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84] 分组3:品类延展、数智化提效协同布局,业绩将迎改善 - 蒙牛通过多种方式布局上游奶源,国内合作牧场超千家,日均收奶超 2 万吨,生鲜乳 100%来自规模化、集约化牧场 [8] - 公司以常温液奶为核心构建产品矩阵,延展鲜奶、奶酪、冰淇淋、奶粉等非液奶新业务,近年来收入占比保持提升 [8] - 公司强化“深度分销”策略,加快乡镇级渠道下沉渗透,依托 C 端渠道优势延展 B 端客户,数智化赋能工厂在多维度有显著改善 [8] 分组4:原奶供需将迎拐点,驱动盈利改善 - 随着原奶趋向供需平衡,价格竞争或放缓,公司产品升级延续,盈利能力有望保持提升;净利率处于行业较高水平,略低于其他头部乳企,但高于区域乳企 [9] - 预计 2025 年、20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0.8 亿元、56.9 亿元,当前 PE 估值约 13 倍、12 倍,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