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资宁波系列三:从“亚洲四小龙”到中国沿海新引擎
甬兴证券·2025-05-23 15:32

核心观点 - 新加坡凭借优越地理位置、高效政府管理和开放经济政策,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实现高速经济增长,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通过发展高端服务业和推动制造业转型,实现产业跨越 宁波具备港口优势和制造业基础,可借鉴新加坡发展模式,优化现代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融合,在现代化产业、绿色能源和数字经济等领域发力,提升全球经济地位 [1]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历程 新加坡:从“亚洲四小龙”到全球金融中心 - 近现代新加坡是东南亚最大货物集散中心,1959年开始发展民族经济,早期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进口替代”工业,1965年独立后转向“面向出口”工业化,70年代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和大型船舶修理中心 [15] - 1979年提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引导产业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转型,80年代中期确定制造业和服务业为增长动力,90年代实施“化工岛”和海事科技计划,1995年人均GDP达约2.5万美元,与发达国家接近 60年代至今GDP同比增速均值达6.94% [16] - 宁波自改革开放以来GDP年均增速达12.5%,结构不断优化 截至2023年,新加坡GDP约5014亿美元,人口约592万,人均GDP约8.47万美元;宁波GDP约2321亿美元,人口约970万,人均GDP约2.39万美元 [20] 港口优势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新加坡港西临马六甲海峡,南临新加坡海峡,是航运要道,自然条件优越 宁波港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是深水良港,内外辐射便捷,2005年宁波 - 舟山港一体化,2009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港 [21][23] - 港口对城市及周边区域经济有带动作用,新加坡周边经济体和中国长三角地区GDP体量、人口数量可观 2023年上海港、新加坡港、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分别约为4916万TEU、3901万TEU、3530万TEU,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总量约13.2亿吨,新加坡港约6.0亿吨 [25][29] - 新加坡港以集装箱和大宗油品货物为主,1995 - 2023年集装箱占比保持在50%以上,2023年为59.39%,油品2023年占比32.41% 其拥有250多条航线连接123个国家的600多个港口,2023年货物贸易总额1.20万亿美元 2023年宁波自营进出口总额约1.28万亿元,净出口金额3847亿元,占GDP比重23.4% [31][36][37] 贸易依存度与全球经济的深度链接 - 2024年新加坡商品出口主要集中在亚洲,占比约73.6%,其次是美洲和欧洲 进口亚洲占比约66.7%,其次是美洲和欧洲 宁波口岸2024年商品出口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进口主要聚焦亚洲 [40][41][45] - 新加坡出口结构从初级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向技术含量更高的制造业产品转型,石油相关、天然橡胶、纺织服装类产品出口占比下降,机电产品上升 宁波机电产品出口占比从2007年的33.40%增长至2024年的51.49%,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比下降 [50] 借鉴新加坡发展模式的探索之路 内外双循环驱动产业升级 - 内循环方面,新加坡在不同阶段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如90年代提出六大措施和八大战略,08年金融危机后提出七大经济战略等 宁波通过“246”和“361”计划促进产业升级,企业创新活跃,截至2023年“小巨人”企业数量累计达352家 [59][60][62] - 宁波舟山港是国内重要资源运输基地,为长三角经济提供保障,2023年宁波口岸进出口贸易额累计23984.5亿元,异地企业进出口占63.9% 外循环方面,宁波舟山港开辟300余条集装箱航线,连接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一带一路”航线超130条 [65][66][68]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双轮驱动 - 2000 - 2023年新加坡GDP从961亿美元增长到5014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速7.4%,人均GDP从约2.38万美元增长至8.47万美元 宁波2000 - 2023年GDP从约1145亿元跃升至16453亿元,年化增速12.3%,人均GDP增长近8倍 [72][74] - 新加坡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导,2018 - 2023年第二产业占比22% - 26%,第三产业占比68% - 73%,批发零售业、金融保险业和商业服务业贡献重要 宁波产业结构从“一、二、三”转变为“三、二、一”,2023年第一产业占比2.3%,第三产业占比51.9% [77][79][81] - 新加坡90年代实施“战略经济计划”,强调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为经济增长引擎 宁波可借鉴其经验,通过“246”“361”等计划促进制造业和外贸良性互动 [84][94] - 新加坡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从1998年的863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1.9万亿美元,“制造业2000计划”吸引大量制造业FDI,金融和保险领域投资比例从千禧年初的35.7%升至2023年的62.9% [88] 向“新”发力创造发展“新活力” - 2024年宁波全社会用电近11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2%,制造业用电约7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4%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用电同比增速分别为11.9%、9.4%、8.3% [96] - 2024年“新三样”制造业用电同比增速分别为新能源汽车制造59.7%、光伏组件制造78.4%、电池制造3.2%,宁波光伏设备制造业用电量2025年有望增长 [98] - 2024年宁波新增制造业企业累计数量9027家,同比增速升至10.1% 余姚市、慈溪市、鄞州区新增企业累计数量排名靠前,分别聚焦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智能家电产业升级、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100][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