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新疆新旧能源齐聚,电力供需及外送增速有望在“十五五”期间保持高增 [4] - 电力供给方面,风光装机规模快速成长,叠加火电机组装机仍有增长空间,预计十五五末期新疆年发电量有望达 9000 亿千瓦时,其中风光发电量有望达 3700 亿千瓦时,新能源发电占比有望超过 40% [4] - 疆内需求方面,随着疆内产业园区发展及外省产能迁入,“十五五”期间新疆用电量预计将保持高单位数或双位数增速 [4] - 疆电外送方面,随着第三及第四外送通道的建成投产,至 2030 年新疆外年送电规模有望达 2400 亿千瓦时,较 2024 年底接近翻倍 [4] - 新疆电力供需发展空间广阔,建议关注深耕新疆地区电力企业天富能源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新疆能源禀赋独树一帜 发展潜力得天独厚 能源转型过程中煤炭及新能源需互补偕行 - 立足煤炭,加速发展清洁能源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强化煤炭先进产能建设与加速清洁能源供给均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 [10] - 建设多能互补的能源基地为实现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可有效降低对单一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2] - 调峰储能需求增加系统成本,多能互补的综合性能源基地为当前最低成本选择 [13] 新旧能源齐聚 新疆发展能源基地优势得天独厚 - 新疆多重资源禀赋优势突出,风能、太阳能、水能、煤炭资源丰富 [17] - 风能方面,特殊地形构建九大风区,风能资源总储量 10 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占全国的 15.4% [18] - 太阳能方面,光照资源丰富,年均日照小时数为 2500~3500 小时,2023 年固定式发电最佳斜面总辐射照量平均值达 1891.90 kW/m²,高居全国第四 [21] - 水能方面,资源冠绝西北地区,理论蕴藏量 4054 万千瓦,全国范围内仅次于西藏、四川、云南位居第四位 [25] - 煤炭方面,远景储量位居全国之首,达 2.19 万亿吨,约占全国预计总储量的 40%,2024 年全区生产煤炭 5.41 亿吨,同比增长 17.5% [29] 顶层设计明确定位 新疆能源供给大后方建设提速 - 顶层设计明确新疆定位,“十四五”规划支持“三基地一通道”建设,近年来新疆煤电及新能源装机规模稳定增长 [34] - 新疆“十四五”规划对“三基地一通道”建设进行细化分解,包括建设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新能源基地、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 [36][38] - 新疆电力装机结构加速转型,新能源装机占比已过半,截至 2024 年底,全区装机量达 19207 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达 54.1% [39] - 新疆已基本完成新能源十四五装机目标,长期来看,能源基地仍具备广阔发展空间 [40][45] 自用外送电量与日俱增 疆电外送通道布局逐步完善 疆内消纳:价格洼地优势显著 政策保障绿电消纳 - 东部省份高耗能产业加速外迁,“十四五”期间新疆吸引力与日俱升,其燃煤基准上网电价基数仅为 0.25 元/千瓦时,系全国最低 [50] - 新疆近年来 GDP 及用电增速高于全国,工业用电贡献主要增量,2024 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 10.8%,连续两年保持双位数增速 [54] - 政策积极引导,疆内绿电消纳有保障,2024 年消纳绿电 106.7 亿千瓦时 [55] 疆电外送:通道建设进行时 外送能力稳增长 - 受第三产业、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占比提升影响,我国负荷高峰时段与新能源出力匹配度较低 [58] - 新疆较东海沿海省份日落时间晚,疆电外送可缓解供需匹配问题 [60] - 2020 - 2024 年疆电外送规模较为稳定,目前“疆电外送”受限于通道瓶颈,在建工程投产后外送电量有望大幅提升 [60][63] 疆电平衡测算:新能源贡献重要增量 自用外送规模快速提升 - “十五五”期间,风光装机规模快速成长,叠加火电机组装机仍有增长空间,预计十五五末期新疆年发电量有望达 9000 亿千瓦时,新能源发电占比有望超过 40% [68] - 随着疆内产业园区发展及外省产能迁入,“十五五”期间新疆用电量预计将保持高单位数或双位数增速 [68] - 随着疆电外送通道的建成投产,至 2030 年新疆外年送电规模有望达 2400 亿千瓦时,较 2024 年底接近翻倍 [68] 新疆电力标的梳理 天富能源 - 石河子地区综合能源供应平台,控股股东变更为中新建电力集团,资产整合后在集团地位稳固 [73] - 厂网一体化模式优势显著,电价机制理顺光伏迅速发展,长期盈利提升可期,截至 2024 年底,已投运装机 406 万千瓦,在建光伏 194 万千瓦 [74] - 千亿级产业园区加速建设,区域协同持续增强,2024 年加强与七师电网合作,控股股东同步整合七师部分资产 [75]
新疆产业链白皮书电力篇:能源转型升级,内外供需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