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效果 - 应对外生冲击促进经济稳定,2008 - 2010年我国经济平均增速9.9%,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速1.7%;2020 - 2023年我国经济平均增速4.7%,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速2.3%[7] - 激发经济长期高质量发展潜力,财政政策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倾斜[8] - 增强社会民生兜底保障作用,2023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比2017年提高73.3%,城市低保平均标准提高45.4%;2013 - 2023年民生相关支出规模平均增速8.5%,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占比从35.1%升至40.7%[9] - 防范系统性财政风险,2024年末一揽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置换政策出台,地方化债压力和隐性债务风险将缓解[10] 积极财政政策待解决问题 - 强调当期财政平衡,影响中长期财政经济风险,我国赤字率常年不超3%,易加大隐性政府债务风险防控难度[11] - 应对中长期经济发展挑战的系统性、有效性不足,包括财政运行紧平衡、对数字经济适应性低、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系统性弱、应对外部冲击能力待提升[15] - 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效果边际递减,宏观税负亟待稳定,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降至16.3%,较2013年下降5.1个百分点[17] - 财政支出结构有待优化,重供给轻需求、重投资轻消费、重企业轻居民倾向仍存在[19] - 财政政策稳定预期和强化预期管理作用有待增强,“积极”表述难传递扩张属性,部分地区财政政策实际紧缩[20] 积极财政政策转型方向 - 财政政策理念由平衡财政转向功能财政,必要时打破3%赤字率约束,美国疫情期间(2020 - 2022财年)赤字率平均达10.9%[21][22] - 财政政策目标兼顾短期经济稳定与中长期挑战应对,包括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实施中期财政规划、应对数字经济和人口老龄化风险、防范外部风险[23] - 由注重收入政策转向以支出政策为主,推动收入政策从数量规模型转向效率效果型,实施结构性减税降费,优化支出政策激发有效需求[28][29] - 支出端政策优化结构,转向供给需求并重、企业家庭并重、投资消费并重,优化政府投资方向,加力提振消费[30] - 更好发挥财政稳定预期作用,改“积极财政政策”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建议将狭义赤字率提高到4.0%[31]
【粤开宏观】“十五五”时期中国财政政策展望:财政政策转型的必要性与可能路径
粤开证券·2025-05-27 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