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核心观点 - 年初至5月30日中信银行指数获9.2%绝对收益和11.6%相对收益,排名市场第二,银行板块红利底色与避险属性凸显,投资价值持续提升,上市银行业绩有望筑底回稳,建议关注优质区域行、主动权益欠配标的和股息优势大行[1][15] 资金观察:红利为底,权重为势 险资配置加码,银保生态共建 - 监管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险资成权益市场增量,2025年上半年超1000亿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实,后续扩大规模,大型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力争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30%投A股,测算2024年上市险企入市增量资金为3662亿或1912亿[20] - 银行股息回报高且稳定,A股大行股息率平均4%左右,部分超5%,H股大行平均5%,部分超6%,近十年中信银行指数平均ROE为12.5%,上市银行平均股息率约4%[22] - 险资增配红利股,银行股匹配其红利策略,新准则实施后保险公司OCI账户权益投资占比从23H1末的25%提至2024年末的37%,险资长股投银行可享价差、并表收益和业务合作附加值,但受董事席位和“两参一控”政策约束[25][26] ETF持续扩容,权重个股受益 - 近年来ETF发展快,2024年底股票ETF规模超主动权益基金,中央汇金等增持推动增长,宽基指数是主要增量,银行板块在沪深300指数中权重13.7%,有望受益[30][31] 公募改革深化,银行配置纠偏 - 5月7日证监会发布方案推动公募基金改革,中长期影响配置策略,当前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25Q1重仓银行板块占比3.8%,较沪深300、中证800指数权重明显低配,改革有望提升银行板块关注度[34][35] 中国资产重估,外资有望回流 - 中国经济修复预期改善,稳增长政策落地,人民币有升值动力,外资唱多中国资产,银行板块权重高、基本面好,有望成外资回流受益方向[40] 经营趋势:经济大省挑大梁,信贷格局分化 区域格局:强省领航发展,优质区域行受益 - 经济大省挑大梁,2025Q1广东、江苏等五省GDP总量前五,贡献约40.3%,江苏、浙江等信贷增速领先全国,东部地区存量和新增信贷占比提升,2024年中部、西部新增贷款占比19.5%、21.3%[46][52] - 城商行贷款增速高、份额升,25Q1同比增速12.9%,末在上市银行总贷款中占比7.9%,成都、宁波等近5年贷款复合增速超上市银行平均[56] 贷款结构:新旧动能转换,塑造新增长极 - 涉房类信贷增长缓,基建和制造业贷款贡献升,2024年末上市银行存量贷款中基建、制造业、对公地产、按揭占比30.0%、10.6%、5.0%、19.7%,新增贷款占比37.5%、13.1%、3.3%、 -3.5%[64] - “五篇大文章”聚焦的战略性新兴领域成信贷投放增长极,2025Q1末金融机构绿色、普惠小微、涉农贷款增速20.3%、12.2%、8.4%,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贷款增速24%、8.5%[45][71] 业绩展望:盈利筑底修复,区域行韧性强 规模:信贷稳健投放,存款增速放缓 - 预计25 - 27年上市银行业绩筑底回稳,信贷投放稳健,存款增速放缓,2025Q1城商行贷款同比增速12.9%最高,2019年以来金融机构存款增速整体呈下降趋势[4][56] 定价:重定价迎高峰,息差降幅收窄 - 存量定期存款重定价使息差降幅收窄,此前定期占比高的银行更受益,2025年5月LPR和存款挂牌利率调降影响银行息差[4] 非息:投资较有压力,中收筑底回稳 - 债市利率震荡,上市银行投资类收益增长有压力,银保费率压力消化,中收增速有望筑底回稳,2020年以来上市银行其他非息收入增速波动,中收同比增速筑底[4] 资产质量:不良走势平稳,关注零售风险 - 预计上市银行不良率平稳,拨备反哺利润有空间,但小微、零售等领域风险需关注,不良生成有波动[4] 配置建议:多维资金共振,板块行情持续 - 增量资金支撑,优质区域韧性强,中长期银行板块配置价值高,建议把握优质区域行、主动权益欠配标的、股息优势大行三条主线,如南京、杭州等银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