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摩根士丹利:中国“3D”系列—中国思考 再通胀进程如何?
摩根士丹利摩根士丹利(US:MS)2025-06-04 09:5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再通胀进程崎岖,供需失衡致通缩依旧,再通胀是持久战,需结构性改革,实施步伐循序渐进,短期和中长期均具挑战 [1] - 工业企业利润修复靠销量和降本增效,定价能力弱,再通胀需供给侧调整和需求侧发力,产能过剩是系统性问题,需深入结构性改革 [2][11][2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工业企业利润修复情况 - 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可拆分为售价、利润率和销量三项,利润率受基数影响夸大整体利润增速改善,去年9月至今年4月,利润同比增速从 -27%反弹至3.3%,但去年三季度利润率因成本降低改善造成高基数 [2] - 销量温和改善支撑利润增速回暖,企业定价能力依然较低,利润率持续收缩,PPI环比持续走弱 [2] - 政策支持和成本降低减缓利润率收缩步伐,去年9月利润率现拐点或因债务置换计划和企业主动缩减低效业务支出 [10] 再通胀所需条件 - 部分行业投资放缓,但整体工业投资增速远超GDP增速,负的产出缺口仍在,PPI深陷通缩,投资放缓未明确带来价格回升 [11] - 长期工业贷款增速从2023年30%以上峰值回落至11%,今年至今制造业投资增速仍处9%的高水平,投资增速高于名义GDP增速,或因非银公开融资渠道支持 [11] - 仅靠减少投资不能必然带来再通胀,需辅以消费/出口需求扩张,回顾2016 - 18年,中国通过供给侧改革和楼市需求刺激实现快速再通胀 [11] - 目前产能过剩、投资增速高、消费刺激温和,再通胀难以实现,今年下半年出口或显著回落,政策层需加大对国内消费的支持力度 [12] 产能过剩问题及解决办法 - 地方政府激励机制围绕创造供给,现行财政分权模式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产能过度扩张,税收体系重间接税轻直接税,激励产能扩张,抑制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促进消费的积极性 [20] - 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去杠杆及外部不确定性使通缩环境持续,压缩改革空间,政策层认为社会福利改革成本高、短期效果不确定,基建投资乘数效应更确定,投资仍是逆周期调节重要工具,社会福利改革将有序推进 [20][21] - 社会福利改革可增加家庭可支配收入、降低家庭储蓄率,但需全面改革,包括债务重组、税制改革、国企治理和重振民企信心等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