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亚洲经常账户盈余将周期性收窄,但并非真正可持续的再平衡,消费占GDP比重难大幅提升 [2][6] - 亚洲高达45万亿美元的国际投资头寸有增加对冲的可能性,但投资组合再平衡程度受限 [2][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亚洲是否将迎来再平衡 - 亚洲和美国存在持续失衡,亚洲对美国贸易顺差7600亿美元,占美国贸易逆差总额55% [7] - 预计亚洲经常账户盈余占GDP比重将周期性收窄,主要因贸易周期放缓和可能增加从美国的购买,但并非持续再平衡,因亚洲制造业出口驱动型增长模式基本面未变,储蓄相对投资仍处高位 [7][8] 亚洲经常账户余额的变化 - 2025年是亚洲连续第35年保有经常账户盈余,12个经济体中有8个拥有盈余,2025年第一季度盈余升至1.1万亿美元历史高位,占GDP的4.1%,为13年新高 [12] - 2023年第一季度至2024年第四季度,亚洲经常账户盈余增加1个百分点,其中1.2个百分点由商品贸易盈余增加推动,收入平衡增加0.1个百分点,服务贸易赤字扩大0.3个百分点 [12] 亚洲经常账户持续盈余的原因 - 过往亚洲金融危机和“紧缩恐慌”使多数亚洲经济体不愿产生经常账户赤字,政策制定者希望用储蓄为大部分投资提供资金 [22] - 亚洲增长模式以制造业出口为主,多数经济体投资占GDP比重高,中国为40%,亚洲其他盈余经济体为32%,而美国和欧元区分别为22%和21% [24] - 亚洲储蓄率高,中国为43%,亚洲其他盈余经济体为32%,美国和欧元区分别为17%和24%,部分受强制性储蓄和养老金制度推动,也因社会保障支持不足 [30] 经常账户余额流向何方 - 预计贸易放缓将使亚洲经常账户盈余小幅收窄,2025年可能达0.9万亿美元(占GDP的3.1%),主要因出口放缓和对美采购潜在增加,油价下跌和资本支出周期放缓将缓解收窄影响,美元走弱不会改善美国经常账户余额 [34] - 这种盈余收窄并非真实可持续的再平衡,政策环境不会推动消费占GDP比重持续上升,亚洲经济体也无计划改变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储蓄占GDP比重持续下降 [35] 亚洲的投资头寸——45万亿美元的投资组合 - 亚洲国际投资头寸总额过去六年增长11万亿美元至45万亿美元,净额9年内翻番,截至2024年达12万亿美元,总额高于美国和欧元区 [49] - 自2018年以来,亚洲对美国证券投资持仓增加2.8万亿美元至8.6万亿美元,美国投资组合资产占亚洲投资组合资产份额从37%升至41% [65] - 预计美元熊市将持续,亚洲与美国增长差异将缩小,亚洲货币将继续升值 [65][66] - 亚洲难以从再平衡中受益,美元资产替代市场少,美元资产对冲可能增加,支持亚洲货币升值 [66]
摩根士丹利:亚洲会走向再平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