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以下是量化模型与因子的总结: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拥挤度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衡量行业内头部和尾部股票在波动率、流动性和系统性风险三个维度上的差异,来反映市场对该行业的追逐程度[17]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计算行业内头部股票(如前20%)与尾部股票(如后20%)的以下指标差异: - 波动率:头部与尾部股票的年化波动率差值 - 流动性:头部与尾部股票的日均换手率差值 - 系统性风险(Beta):头部与尾部股票对市场指数的Beta差值 2. 对上述三个维度的差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加权求和得到拥挤度因子: 其中权重根据历史数据回归确定[17] - 因子评价:高拥挤度可能预示行业存在短期交易风险,需结合基本面验证[17] 2. 因子名称:行业景气度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基于行业基本面数据(如营收增速、利润率、政策支持等)构建综合景气评分[8]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1. 选取行业核心指标:营收同比增速、毛利率变化、政策支持评分(如政府工作报告提及频率) 2. 通过主成分分析(PCA)降维后生成综合景气度得分: 其中系数由PCA确定[8][12] 因子回测效果 1. 拥挤度因子 - 食品饮料行业拥挤度:历史高位(>6)[8][18] - 医药/煤炭行业拥挤度:近3年低位(<3)[17][28] 2. 行业景气度因子 - 交通运输/食品饮料/煤炭:景气度最高(具体数值未披露)[8] - 传媒/通信/银行:景气度最低[8] 模型与因子的背离现象 医药行业出现景气度下降0.06但拥挤度上升0.28的背离,反映短期情绪与基本面脱节[12][15]
行业轮动全景观察:市场整体情绪修复,传统行业走强而科技承压
中泰证券·2025-06-04 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