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堆
国泰海通证券·2025-06-05 16:3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核能领域裂变反应是重原子核吸收中子后分裂释放能量及新中子并引发链式反应 聚变反应是轻原子核结合成较重原子核 混合堆利用 D - T 聚变产生的高能中子驱动外围非易裂变材料裂变[2] - 可控核聚变分磁约束和惯性约束 磁约束下托卡马克装置技术成熟但有技术壁垒 距离商业化远 惯性约束下 Z 箍缩驱动聚变 - 裂变混合能源堆出现 可触发聚变反应并放大能量输出[2] - 国内混合堆发展加速 有中核集团和联创超导主导的星火一号 总投资 200 亿 目标 2030 年前建成全球首座聚变 - 裂变混合发电厂 还有国光电气和天府创新能源研究院彭先觉院士团队主导的先觉聚能 目标 2040 年实现商业化供能[2] - Z 箍缩混合堆核心是脉冲大电流技术和氚增殖包层技术 配套装置关注大功率脉冲电源和氚工厂 王子新材子公司产品可用于大功率脉冲电源系统 国光电气是国内氚工厂领域供应商和 Z 箍缩混合堆链主企业[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核能反应原理 - 裂变反应是重原子核吸收中子后分裂为两个较轻原子核 释放大量能量及新中子并引发链式反应 聚变反应是轻原子核在极高温度和压力下结合成较重原子核 混合堆利用 D - T 聚变产生的高能中子驱动外围非易裂变材料裂变[2] 可控核聚变技术路径 - 可控核聚变分磁约束和惯性约束 磁约束下托卡马克装置技术成熟度高但有 "可控性" 与 "自持性" 技术壁垒 距离商业化应用远 惯性约束下 Z 箍缩驱动聚变 - 裂变混合能源堆通过大电流驱动金属套筒内爆触发聚变反应并放大能量输出[2] 国内混合堆发展情况 - 中核集团和联创超导主导的星火一号 总投资 200 亿左右 目标 2030 年前建成全球首座聚变 - 裂变混合发电厂 国光电气和天府创新能源研究院彭先觉院士团队主导的先觉聚能 定位 "研究院 + 公司" 模式 目标 2040 年实现商业化供能[2] Z 箍缩混合堆相关 - Z 箍缩混合堆核心是脉冲大电流技术和氚增殖包层技术 配套装置关注大功率脉冲电源和氚工厂 王子新材子公司宁波新容特种电容器产品可用于大功率脉冲电源系统 国光电气是国内氚工厂领域供应商和 Z 箍缩混合堆链主企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