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养老产业现状研究专题(七)机构养老&养老地产之案例篇:险企发挥比较优势,铸造CCRC行业标杆
平安证券·2025-06-09 15:5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保险公司具备政策、资金、客户和资源等综合优势,是养老社区投资主力,保险资金积极参与养老社区和康养产业投资,构建多元化康养生态圈。选取泰康之家、太保家园、太平乐享家作为案例分析,各公司在运营模式、发展现状、盈利模式、基础配套等方面各有特色[4][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参与者多元且各具特色,险企以 CCRC 推动高客经营 - 养老地产主要有保险公司、房地产公司、养老服务运营公司、外企和实业公司等其他投资者四类参与者,各有所长。保险公司是养老社区投资主力,可与其他公司合作实现共赢;房地产公司核心产品是养老公寓,部分拓展 CCRC 养老社区;养老服务运营公司是康养服务和养老设施运营重要供应方[7][8] - 险企进军养老地产具备资金、客源、资源等综合优势,保险资金积极参与投资,构建多元化康养生态圈。截至 2020 年三季度末,10 家保险机构投资 47 个养老社区项目;2022 年商业保险机构养老社区项目 105 个,2023 年 129 个[13][14] - 头部险企销售模式面向高客,采用保险产品与养老社区入住资格及费用挂钩;运营模式普遍为重资产或轻重资产结合;盈利模式为对外出租;社区类型多采用 CCRC 养老社区模式[15][16] 泰康之家 - 运营模式:2009 年成为首家获养老社区投资试点的险资企业,采用重资产自建 CCRC 社区,引入美国 CCRC 持续照护模式并结合中国特色医养结合模式,提供五种生活服务区域[18] - 发展现状:截至 2025 年 4 月 25 日,完成 36 个核心城市 43 个项目布局,22 城 25 家社区运营,在住居民超 16000 人。成熟社区入住率较高,5 家社区居民规模超千人,入住率约 84.9%。泰康医养康宁实体布局深化,大健康体系完善[26][29][31] - 盈利模式:通过“保险+月费”或“押金+月费”形式,以保费或押金回笼资金,以月费维持运营[32] - 基础配套:医疗配套为“一个社区+一个医院”模式,15 地康复医院开业,9 城 10 个安宁疗护病房运营;服务体系为“1+N”多学科照护,护理师团队年轻且学历高[36][38] - 创新城市“养联体”模式:2024 年开始探索社区康养中心布局,打造机构、社区和居家养老三位一体模式,如北京形成多层次养老服务组合[41] 太保家园 - 运营模式:2014 年涉入养老产业,细分养老市场,打造“专属保险产品+高端养老社区+优质专业服务”模式,将 CCRC 与 AIP 模式结合,开发三大产品业务线[44][45] - 发展现状:截至 2024 年末,在 13 个城市落地 15 个项目,9 个开业运营,重资产项目全国布局基本完成。总体入住率约 17.1%,部分社区入住率超 80%,短住、短护业务 2024 年入住超 11 万间/夜[47] - 盈利模式:采用“保险+月费”或“押金+月费”收费,50 年有望实现 5.5%以上年化回报率[56] - 基础配套:医疗配套推动“源申康复”实体医疗机构布局,构建“大健康”服务体系;服务体系注重人才培养,提升五“心”服务[57][59] - 定点合作+外部委托+公建社营,以品牌输出探索轻资产业务:通过定点合作探索轻资产模式,构建金字塔型养老服务模式,进军普惠养老市场,计划到 2030 年轻资产养老床位达 1.05 万张[62][63] 太平乐享养老 - 运营模式&发展现状:2014 年进军养老产业,采用“重中轻”相结合模式,布局“东南西北中”,功能差异化。截至 2025 年 2 月,78 家社区覆盖 27 省 64 市,包括“乐享家”16 家、“乐享游”62 家,还有“乐享居”居家养老业务[64] - 盈利模式:对外出租,通过保险行权或购买会籍入住,费用包括房屋使用费、养老服务费等,护理区采用月费制[70][71] - 基础配套:大健康方面自建、参股与合作相结合,服务体系打造“五心”服务特色[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