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现房销售的政策路径与潜在影响
长江证券·2025-06-10 07: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丨维持 [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随着保交楼成为重点任务,现房销售再次迎来加速推进,后续大概率试点推进、新老划断,同时推出各项配套支持政策 [2] - 现房销售模式下项目周转率下降、利润率承压,短期房企销售规模将明显萎缩,维持规模需额外融资,行业金融属性大幅降低、制造属性显著提高,对地块研判能力和产品力提出更高要求,长期对具备创造超额现金流能力的优质房企构成利好,行业集中度或迎来再次提升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政策路径 - 现房销售推进经历从抑制过热到防范风险两个阶段,2014 - 2021年部分城市试点出于抑制市场过热考虑,后续除海南外基本暂缓;2023年以来中央多次强调有序推进,地方试点陆续铺开 [7] - 考虑现实约束,推进路径可能是加强预售资金监管,部分城市或区域加大试点,大概率采取“新老划断”原则,避免住房供给明显波动,配套政策需逐步完善,如延长土地出让金缴纳期限等 [7] 项目分析 - 高能级城市典型项目从预售转现售,净利率从11.4%降至8.6%,累计现金流回正时间从20个月拉长至34个月,IRR从17.3%降至6.4% [8] - 货地比越高、预售条件越严格,IRR和利润率受现售影响越小;完善配套政策可明显降低负面影响,如缩短审批和建设周期、延期土地出让金尾款支付,现售IRR与预售接近,净利率略超 [8][9] - 项目层面,现房销售最大影响是现金流回正时间拉长,周转率、IRR和净利率下降,ROE下行压力大;货地比高或预售条件严的项目受影响小,低能级城市实际影响不能一概而论 [9] 潜在影响 - 对房企,现房销售实施后新拿地难形成供应,短期销售萎缩,中长期维持规模需更多融资支持 [10] - 对行业,短期新增供应受限,库存少的城市受影响大,库存高的城市过渡相对平滑;传统三高模式终结,资金壁垒提高,金融属性降低、制造属性提高,对房企地块研判和产品力要求提高,长期利好优质房企,行业集中度或提升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