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关税不确定性叠加出口限制倒逼国产替代加速,产业格局或重塑,国产替代从“备选项”跃升为“必选项” [3] - 分析仪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国内超300亿,但高端精密仪器依赖进口,面临“卡脖子”难题 [3][17] - 研发投入增加和政策引导双重驱动,有望加速科学仪器行业国产替代 [3] - 质谱、色谱行业壁垒深厚,国产高端化任重道远,但国产企业已逐步取得突破 [3] - 建议关注聚光科技、皖仪科技、莱伯泰科、雪迪龙等企业,其加大研发投入有望推动国产替代进程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长坡厚雪,科学仪器国产替代大有可为 1.1 关税不确定性叠加美国出口管制科学仪器,国产替代正在进行 - 美国关税政策变化,虽加征关税暂缓,但未来科学仪器进口成本或增长,供应链存在风险,国产替代重要性提升 [7] - 科学仪器环保板块上市公司股价受政策驱动异动,如科研机构免税进口政策、设备更新改造政策等 [7] - 美国出台文件对科学仪器实施出口管制,涉及约42%清单条款,部分设备禁止向中国出口,影响质谱仪采购和售后服务,或推动国内质谱仪发展 [9][10] 1.2 科学仪器市场细分众多,分析仪器属于科学仪器的主要分支之一 - 科学仪器行业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商、中游仪器制造商和下游应用领域,应用广泛 [11] - 科学仪器分为通用型和专用型,分析仪器是主要分支,包括色谱仪、质谱仪等 [13][15] 1.3 分析仪器具有高附加值,国内市场规模超300亿 - 2017 - 2023年,全球和我国分析仪器市场规模逐年增长,CAGR分别为4.92%和3.28% [17] - 实验分析仪器进口规模增长速率放缓,但高端精密仪器依赖进口,部分仪器品类进口金额和数量下降 [19][24] 1.4 研发投入强度增加,政策引导有望加速国产替代 - 我国研发投入总量和强度逐年上升,2024年经费与GDP比值达2.68%,超欧盟平均水平 [25] - 国家出台一系列支持科学仪器的政策,助力国产替代进程,全球科学仪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规模大,国内企业有成长空间 [27][31] 二、质谱、色谱行业壁垒深厚,国产高端化任重道远 2.1 质谱仪:市场规模超百亿,国产质谱仪向高端应用领域渗透 - 质谱仪用于物质定性、定量分析,由进样系统、离子源等五部分构成,有多种分类方式 [36][37][38] - 2023年我国质谱仪市场规模达167.04亿元,同比增长19.53%,全球市场预计2027年达94亿美元,CAGR为5.2% [42] - 全球质谱仪市场被国际巨头垄断,头部6家公司占70%以上份额,中国质谱仪进口市场近年量价齐跌,美国进口金额占比下降 [43][46] - 2024年质谱仪中标数量和金额大幅增加,国产质谱仪向中高端领域渗透,2025年一季度进口品牌仍主导市场,但国产企业取得突破 [52][55][59] 2.2 色谱仪:市场规模增长至160亿元左右,国产替代空间较大 - 色谱仪利用色谱法对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分为气相、液相等类型,由多个系统组成 [60][61] - 2024年我国色谱仪市场规模增长至160亿元左右,全球市场预计2029年达124.2亿美元,CAGR为5.23% [63][64] - 国内色谱仪市场由进口品牌主导,高端品类被国外厂商垄断,国产厂商技术和市场地位有差距,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67] - 近两年液相及气相色谱进口金额下滑,贸易逆差缩小,2024年色谱仪中标数量和金额增长,国产替代空间大 [69][71] 三、坚持创新研发,国产替代正当时 3.1 聚光科技:业绩扭亏为盈,构建“4 + X”多对多业务布局 - 聚光科技构建“4 + X”业务布局,涵盖多领域,2024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长,实现扭亏为盈 [80] - 公司业务、产品结构优化,降本增效显著,综合毛利率提高,期间费用率降低 [82] - 子公司谱育科技完善技术平台,多个产品达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实现多个高端质谱产业化 [86] 3.2 皖仪科技:检漏仪器龙头,持续投入研发多点开花 - 皖仪科技业务涵盖四大领域,氦质谱检漏仪和离子色谱仪等被认定为重点新产品 [87]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下降,受宏观经济、软件退税和研发投入等因素影响 [87] - 实验分析仪器板块发展较好,营业收入占比增加,2024年色谱仪中标金额前十中位列第八,氦质谱检漏仪应用广泛 [90][93]
从质谱、色谱看科学仪器的国产化之路
信达证券·2025-06-11 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