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证券
搜索文档
出口专题:中国份额收缩后,非洲靠什么补位?
信达证券· 2025-11-14 17:38
全球出口份额变化 - 截至2025年7月,中国在全球出口份额从2024年的16.1%回落至15.7%,下降0.4个百分点[7] - 全球总出口拟合值约为13.58万亿美元,中国总出口约为2.13万亿美元[7] - 份额下降主要受北美洲市场拖累,其份额下降0.5个百分点;欧洲市场份额亦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12][14] 新兴市场承接与结构调整 - 亚洲和非洲市场各回补0.1个百分点,缓解了全球份额的下降幅度[13] - 从2018年至2025年7月,中国对美欧出口份额下降10个百分点,而对非洲和拉丁美洲出口份额合计上升近4个百分点[16] -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对非洲出口同比增速提升约26个百分点,出口金额达1632亿美元,超过2021年全年总额[21] 非洲市场补位分析 - 国家层面,非洲补位以西非国家为主,尼日利亚和利比里亚对出口份额贡献较大,分别增长0.12和0.15个百分点[23][25] - 商品层面,车辆和船舶是对非出口增长最快的品类,2025年前三季度车辆份额从8%提升至10%,增速达64%;船舶份额从6%提升至8%,增速达107%[28][31] - 机械电气虽在对非出口中占比最高(约29%),但份额稳定,增速从7%扩大至27%;金属及其制品份额稳定在12%,增速从3%扩大至22%[28][31]
行业专题报告:PPI企稳复苏背景下石化产品价格趋势及投资机会
信达证券· 2025-11-14 13:5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石油石化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 [2] 报告核心观点 - 石化产品价格回升有望助力PPI企稳,石化产品在PPI构成中权重占比高、波动性强,与PPI走势强关联 [3] - 石化下游产能格局优化周期开启,炼化扩能接近尾声,政策推动落后产能出清,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竞争格局改善 [3] - 石化下游需求缓步复苏且存在结构性亮点,化工用油需求处于长期增长通道,高端新材料需求保持高速增长 [3] - 石化下游板块股价已优先于PPI指数回暖,当前是良好的投资布局时机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一、石化产品价格回升助力PPI企稳 - 石化行业在PPI中权重占比较高,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权重均值分别为4.3%和6.6%,全行业平均为2.5% [11] - 石化化工品和PPI走势关联性较高,三大行业与PPI走势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3、0.90、0.86 [13] - 石化产品价格波动率高,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对PPI波动性影响合计占比达到25% [16] - 政策端以“供给端优化”与“需求端扩张”为主要抓手,有望推动石化产品价格回暖,进而助力PPI企稳回升 [20] 二、石化下游产能格局优化周期开启有望助推新一轮价格周期 2.1 增量:扩能周期逐步收尾,炼化供给增量有限 - 2025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2024年国内炼油产能9.23亿吨,预计2025-2030年期间新增炼油产能5800万吨,炼化扩能接近尾声 [22] - 化工品资本开支放缓,2025年5月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仅0.4% [23] - 石化化工品中,烯烃扩能短期延续,芳烃扩能或迎来“真空期”,预计石化化工产品扩能或在2027年前后完成收尾 [26] 2.2 减量:政策端持续发力,落后产能出清重塑竞争格局 - 政策端强势推进落后炼能退出,2025年5月国家发改委再次强调加快淘汰炼油等行业低效落后产能 [28] - 税改背景下,地炼成本压力攀升,2025年1-5月国内进口稀释沥青合计186万吨,较去年同期下滑34%,山东地炼开工负荷仅45%左右 [29][31] - 潜在炼能淘汰规模庞大,全国300万吨及以下炼油产能合计约7662万吨,未来炼能边际增量将逐步趋缓,行业步入存量竞争时代 [33][38] 三、石化下游需求缓步复苏且存结构性亮点 3.1 石化需求缓慢复苏逐步成为主基调 - 国内石油消费结构转变深化,2024年国内化工用油消费量796万桶/天,同比增长3%,占石油消费约48%,预计2026年提升至50% [39] - 化工用油需求仍处于长期增长通道,2025-2026年国内化工用油需求年均增速约1%-4%,整体保持缓慢复苏态势 [41] 3.2 石化化工品需求复苏动能存在结构性差异 - 大宗化学品中聚烯烃需求偏弱复苏,聚乙烯和聚丙烯下游应用主要来自地产基建及居民日常消费 [47] - 芳烃产品受益于下游装置扩能,纯苯和PX需求保持较高增速,预计2025-2026年纯苯边际需求增量均为13%左右,PX边际需求增量分别为12%、8% [61] - 高端新材料需求强劲,2024年茂金属聚乙烯表观消费量约300万吨,进口依赖度高达91%,POE进口依赖度超过90% [72] - 工程塑料和锂电隔膜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预计2025-2027年国内工程塑料消费量年均增速6-8%,锂电隔膜消费量增速保持20-30% [74][77] 四、投资机会及策略 4.1 石化板块股价与PPI走势历史复盘 - 石化下游板块股价优先于PPI指数回暖,信达大炼化指数与PPI走势高度相关,且存在股价领先PPI回暖的情况 [84] - 当前PPI尚未回正,但政策端发力推动石化股股价止跌企稳,需求端持续改善叠加成本端优化带来板块盈利改善 [87] 4.2 投资建议 - 重点推荐国营化工龙头企业中国石化、中国石油;民营大炼化企业恒力石化、荣盛石化;涤纶长丝龙头桐昆股份、新凤鸣;建议关注东方盛虹 [88]
Q3债基规模下滑久期杠杆双降,机构认为债券配置价值提升
信达证券· 2025-11-14 12:0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Q3新发债基数量环比增加 债基总体规模略有回落 混合债基规模环比大幅增长 债基加权平均净值上涨但较Q2回落 公募基金对债券配置比例下降 股债配置比例回升 债基杠杆久期双降 转债持仓规模整体上升 [3] - 绩优纯债基金认为债券配置价值逐步显现 货币政策大概率维持宽松 但趋势行情仍需等待 多数绩优基金提示权益市场短期风险 转债估值高 需等待回调后的波段操作机会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概况:Q3新发债基数量继续上升 混合债基规模环比大幅增长 - Q3新发债基数量环比继续上升 但新发债基份额仍处于近年来低位 2025Q3新发债基88只 环比增加17只 新发行份额1466亿份 略高于去年同期 但仍处近5年相对低位 [6][10] - Q3债基总体规模略有回落 但混合债基规模环比大幅增长 债券型基金规模环比下降0.17万亿至10.74万亿 货币基金规模环比增加 混合债券型基金规模环比增长23.84% 中长期纯债基金和短期纯债基金规模均由增转降 [3][13][18] 组合管理:机构降杠杆降久期 混合债基净值大幅上涨 - 股强债弱背景下债基收益相较Q2回落 偏债混合型基金表现最佳 2025Q3权益市场强势 债市波动加大 债券型基金加权平均净值上涨0.78% 较Q2回落 混合债基表现偏强 中长期纯债基金出现负收益 [3][21] - Q3公募基金配置债券和现金的比例均下降 股票配置比例回升 全市场基金合计减配债券10840.38亿 增配股票17896.62亿 开放式债券型基金大幅减配债券9152.33亿 纯债基金和混合债基的债券配置比例均大幅下降 货币基金的债券配置比例同样下降 [3][29][30] - 中长期纯债基金增配信用债 混合型债基再度减配可转债 短期纯债基金继续增配利率债 中长期纯债型基金继续增配信用债 混合债基增配利率债并减配信用债、可转债 [37] - Q3债基杠杆久期双降 纯债基金信用下沉力度继续降低 纯债基金和混合型债基杠杆率均大幅下降 各类债基均不同程度降低久期 中长期纯债基金对低等级信用债配置比例有所回落 短期纯债基金和混合型债券基金配置有所上升 [48][49][50] - 受到市场缩量影响Q3公募继续减持转债 债基转债配置比例上升 2025Q3公募基金转债持仓规模上升 债券型基金的转债持仓比例环比上升 混合型基金的转债持仓比例下降 各评级转债持仓规模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公募对石油石化、电力设备、计算机等转债板块增持幅度较大 [57][58] - Q3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总体均减持转债 仅广义公募增持 由于转债市场整体规模下滑以及部分投资者止盈 多数金融机构与非金主体均减持转债 广义险资、广义券商、广义外资和非金主体减持幅度分别达15.72%、11.92%、34.75%和8.34% 广义公募逆市增持9.78% [61] 机构观点:债市整体已具备配置价值 高波动的权益市场需关注结构性机会 - Q3绩优债基降久期控制回撤 混合债基依靠权益仓位大幅增厚收益 2025年三季度纯债类资产操作偏谨慎 多数绩优纯债与混合债券型基金产品降低债券久期 绩优混合债券型基金聚焦半导体、AI等科技板块 减持银行、医药等板块 转债层面配置偏股和平衡型个券 仓位先降后升注重止盈 [69] - 多数机构强调债市整体已具备配置价值 权益市场将进入高波状态 绩优纯债基金认为债券配置价值逐步显现 货币政策大概率维持宽松 但趋势行情仍需等待 绩优混合债券基金对债券市场中性乐观 长期看好A股市场 但短期将进入高波状态 转债需消化高估值 关注结构性机会 [78][79] - 可转债基金根据估值动态调整仓位 预计转债估值将继续维持高位 多数绩优可转债基金根据估值变化动态调整组合仓位 及时减仓止盈 主要在AI硬件等科技成长板块挖掘投资机会 认为转债估值将继续维持高位 股票市场有冲高回落风险 重点把握股市结构性机会 [87][88]
京东健康(06618):数字化赋能“医检诊药”全链条,规模优势突出、AI医疗加速产品化
信达证券· 2025-11-13 23:15
投资评级 - 报告对京东健康(6618 HK)给予“买入”评级 [2] 核心观点 - 行业层面,医药电商因价格、品类及信息透明优势,叠加政策放宽和消费习惯转变,网上药店销售规模占零售终端比例从2015年的3.2%提升至2023年的32.5% [6] - 公司层面,京东健康依托京东集团在流量、履约、服务及供应链的深度协同,近7年收入复合年均增长率约40%,经调整净利润复合年均增长率约56%,规模优势带来对上游议价力提升 [6] - 前瞻布局上,公司基于“京医千询”医疗大模型构建了覆盖医院、医生及用户的AI医疗产品矩阵,并实现大规模应用落地,有望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与质量,加深护城河 [6] 行业分析 - 医药电商相比实体药店具备价格便宜、种类丰富、信息透明等优势,且能提供购药、在线问诊、健康科普等多样化服务 [9] - 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从2020年至2024年复合年均增长率约18%,2024年使用率约37.7%,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 [6] - 网上药店销售规模占零售药店终端比例从2015年3.2%升至2023年32.5%,2015-2023年复合年均增长率约46%,增速显著快于实体药店 [6][68][71]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自营业务为收入基石,2024年收入规模约488亿元,占总收入约84%,2018-2024年复合年均增长率约37%,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约23% [6] - 公司持续扩充产品矩阵,2024年医药品类SKU数量突破1000万,营养保健品类上线超200万个新品SKU,跨境营养保健店铺数增长超181% [6] - 平台及数字营销服务为高毛利业务,2018-2024年收入复合年均增长率约47%,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约36%,毛利率维持在92%-99%区间,2025年上半年为96.47% [6] - 财务表现强劲,近7年经调整净利润复合年均增长率约56%,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率达10.12% [6][34][43] - 公司现金类资产充裕,2025年上半年合计约606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约77% [40][46][50] 竞争优势 - 集团赋能:与京东集团在流量、履约、技术、客服和营销等领域深度协同,截至2022年9月京东集团拥有超5.8亿活跃用户 [86] - 规模优势:2024年收入规模581.6亿元居行业前列,合作第三方商家超15万家,合作线下药店超20万家,2025年上半年活跃用户突破2亿 [90][93] - AI医疗布局:基于“京医千询”大模型推出“AI京医”、“京东卓医”、“康康”等产品,截至2025年6月30日“AI京医”累计服务用户超5000万,与医院合作服务患者超220万人次 [95][97][98]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09.26亿元、811.04亿元、927.8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2%、14%、14% [6] - 预计2025-2027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51.61亿元、60.32亿元、71.4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4%、17%、19% [6] - 对应2025年11月13日收盘价,2025-2027年市盈率分别约为37倍、31倍、26倍,市销率分别约为2.67倍、2.33倍和2.04倍 [6][8]
哈尔斯(002615):公司首次覆盖报告:制造全球深度布局,品牌转型潮流消费
信达证券· 2025-11-13 23:01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投资评级为“买入” [2]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亿元、3.0亿元、3.9亿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27.4倍、13.3倍、10.3倍 [4] - 核心观点:公司是全球杯壶领先制造商与品牌商,凭借海外产能深度布局和品牌全方位优化改革,有望在行业格局优化中持续提升份额,驱动业绩增长 [2][4] 行业趋势与市场格局 - 全球保温杯市场规模在2021年已达到124.91亿美元,消费逻辑正从“耐用品”向“消费品”转变,潮流消费赋予产品新使命 [2] - 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2022年全球品牌CR10为39.86%,2024年已提升至50.7%,龙头品牌如Stanley市占率从3.98%增至9.33%,Owala从2.12%增至5.03% [2][47] - 中国是全球主要生产国,2024年保温杯产量达8.2亿只,但人均渗透率仅0.5只,远低于日本(1.5只)和美国(0.68只),内需提升空间广阔 [24] 公司制造业务与客户基础 - 公司代工业务(ODM/OEM)收入从2017年的8.1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6.3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8.2% [13] - 前五大客户合作金额在2024年高达23.26亿元,占代工收入的88.4%,占总收入的69.8%,核心客户包括YETI、Stanley、Owala等 [3] - 泰国基地计划产能达3000万只,2024年泰国一期实现收入1.93亿元,面对全球贸易不确定性,海外产能布局有望加速全球份额提升 [3][56] 品牌转型与战略升级 - 公司提出宏伟目标,规划2028年品牌收入占比趋近制造业务,2025年品牌中心完成“组织重构+能力跃迁”双重升级,配备全链路战队 [4][9] - 产品端上新节奏提速至“月度小改款、季度大上新”,2025年上半年推出40款新品;营销端首创“品牌挚友”轻量化合作模式,最大化借势流量 [4] - 自主品牌SIGG收入从2017年的0.92亿元增至2024年的2.4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4.7%,国内品牌通过渠道优化毛利率从2020年的13.3%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0.2% [13][15] 财务表现与盈利预测 - 公司营业收入从2017年的14.3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3.3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2.7%;归母净利润从1.10亿元增长至2.8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4.7% [11]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5.07亿元、43.45亿元、51.93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3%、23.9%、19.5% [4] - 预计毛利率将从2025年的25.9%逐步提升至2027年的28.6%,主要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和成本控制 [4]
周六福(06168):线上渠道表现靓丽,盈利能力向上
信达证券· 2025-11-13 16:34
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线上渠道表现靓丽,盈利能力向上 [1] - 公司电商业务增长强劲,2025年1-10月电商业务收入同比+32%,净利润同比+71%,同期净利率超8% [1] - 2025年"双十一"活动期间,电商子公司除唯品会、京东自营渠道之外的总出货金额为2.87亿元,同比+35.3%,综合毛利率22.05%,同比提升近10个百分点 [1] - 2025H1公司毛利率为26.3%,同比+0.8个百分点,盈利能力提升 [3] - 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4/9.8/11.3亿元,PE分别为24.0X/20.5X/17.9X [3] 渠道表现 - 2025H1线上渠道实现营收16.32亿元,同比+34%,表现靓丽 [2] - 2025H1加盟模式/自营店/其他分别实现营收12.29/2.13/0.77亿元,分别同比-17%/-15%/+66% [2] - 2025年"618"活动期间,集团线上全平台自营销售GMV超7亿元,同比+36%,其中在天猫平台黄金品类店铺排名稳居第四 [2] - 公司不断优化运营效率,深化电商平台合作,集团线上线下零售业务管理融合,营销联动+产品整合开发 [2] - 公司秉承高性价比策略有效吸引年轻客群 [2] 线下渠道与海外拓展 - 国内市场鼓励终端门店主动优化调整布局,聚焦门店运营水平与店效提升 [2] - 截止2025H1,按城市等级来看,公司一二线城市门店数合计占比近50%,结构进一步均衡 [2] - 购物中心和百货商场的门店数占比超55%,单店平均面积进一步提升至约110㎡ [2] - 公司看好海外市场发展潜力,计划积极探索布局,2026年内目标在海外增开至10家门店 [2] - 持续开展海外电商业务,加强与亚马逊、拉赞达等电商平台合作 [2] 产品能力与盈利能力 - 公司积极探索更加轻质化、时尚化的产品设计,通过IP联名、黄金与其他材质组合配饰等策略,放大产品与品牌复合属性 [3] - 2025H1线下零售业务标价类产品销量与销售额分别同比+73.2%/+44.4% [3] - 2025H1线下零售业务毛利率达41.7%,同比+12.2个百分点 [3] - 期间费用方面,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7.7%/2.3%/0.2%/0.2%,分别同比-0.2个百分点/-0.1个百分点/持平/持平,稳中有降 [3]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2.78/72.42/82.01亿元,同比增长10%/15%/13% [6]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41/9.84/11.29亿元,同比增长19%/17%/15% [6]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1.91/2.23/2.56元 [6] - 预计2025-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26.66%/26.15%/25.99% [8] - 预计2025-2027年销售净利率分别为13.39%/13.58%/13.76% [8] - 预计2025-2027年ROE分别为24.61%/22.36%/20.42% [8]
维立志博-B(09887):研发日跟踪点评:崭露头角,蓄势待发
信达证券· 2025-11-11 16:42
投资评级 - 报告对维立志博的投资评级为“买入”,与上次评级一致 [1] 核心观点 - 维立志博在研发日更新了多个产品的研发进展,展现出强劲的研发实力和管线竞争力 [1][3][4] - LBL-034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领域展现出“Best-in-class”潜力,疗效可比肩CAR-T疗法 [3] - LBL-024成功解决了4-1BB激动剂的肝毒性难题,安全性优异,并在非小细胞肺癌等癌种中显示出成为二代IO基石药物的潜力 [4] - 公司资金充裕,为多条研发管线的快速推进提供了保障 [6] 主要产品管线进展 LBL-034(CD3/GPRC5D TCE双抗) - 针对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800ug/kg剂量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90.9% [3] - 与辉瑞、强生、再生元等公司的同类产品相比,显示出最佳竞争力 [3] - 对曾接受过BCMA CAR-T、BCMA靶向疗法或自体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亦显示良好疗效和安全性 [3] - 2025年12月ASH会议将口头报告800-1200ug/kg剂量组的更新临床数据 [3] LBL-024(PD-L1/4-1BB双抗) - 在已入组的约450例肿瘤患者中均安全耐受,无一例剂量限制性毒性 [4] - 基于230例患者的汇总分析,≥3级肝酶升高发生率仅为1.3%,与PD-1单抗相当,解决了该领域近四十年的重大难题 [4] - 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初步临床数据中显示出潜力:18例可评估患者整体ORR为50%,疾病控制率(DCR)为94.4% [4] - 在4例免疫经治的非鳞癌NSCLC患者中,ORR达到75%,DCR为100% [4] - 在6例一线非鳞癌NSCLC患者中,ORR为66.7%,DCR为100% [4] - 在8例一线鳞癌NSCLC患者中,ORR为25%,DCR为87.5% [4] - 其抗肿瘤活性不依赖于肿瘤组织PD-L1表达水平,有望成为二代IO基石药物 [4] 财务状况与资金储备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22亿元 [6] - 2025年7月首次公开发行募资净额为13.63亿港币,资金储备充裕 [6]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60、284、467百万元,2026-2027年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9%、64% [5][6] - 预计2025-2027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416、-518、-719百万元 [5][6]
中谷物流(603565):公司深度报告:内外协同集运巨头,韧性强劲持续分红
信达证券· 2025-11-11 15:50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增持 [2]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8] 核心观点 - 中谷物流是内贸集装箱航运领先企业,盈利能力处于行业高位,ROE在2024年实现16.86%,在航运板块中位列第3 [5][25] - 公司核心业务内贸集运巨头地位稳固,行业集中度高,与泛亚航运、安通控股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5][7][18] - 外贸租船业务成为业绩重要增量,受益于红海危机后中小型船舶需求提升,2025年新签合约期限改善且租金上涨 [6][18][62] - 现金流趋稳且资本开支收窄,支撑长期分红能力,2023-2025年股东回报规划计划累计分红比例达60% [6][79][82] - 基于盈利预测,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为21.45亿元,对应股息率5.5%-8.2%,当前估值偏低 [8][82] 公司概况与盈利能力 - 公司主营国内沿海集装箱货物运输,延伸提供多式联运服务,同时以期租方式运营外贸航线 [5][19] - 截至2025年10月末,船队共49艘,总运力250.19万载重吨,其中集装箱船41艘,运力13.22万TEU [5][18][20] - 2024年营收112.58亿元,归母净利润18.35亿元,同比增长6.88%;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0.72亿元,同比增长41.59% [21][24][25] - 毛利率2024年为15.15%,2025年上半年提升至23.36%;ROE在2024年达16.86%,行业排名前列 [25][28] - 外贸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5.46%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26.44% [24] 内贸集运业务 - 内贸集装箱航运服务各大产业链,货类结构多元,纸制品、钢铁、食品占比均稳定在7%附近 [7][32] - 行业船型以中小型为主,2009-2014年内河及沿海船舶箱位数CAGR分别达20.59%、28.90%,市场整合后集中度提升 [7][18][40] - 多式联运为核心服务形式,贡献内贸营收比重稳定在70%附近 [7][33][56] - 公司港口布局覆盖全国,采用"双核战略",航线网络完善,华东地区贡献约30%内贸营收 [56][59][60] 外贸租船业务 - 红海危机后国际班轮公司对中小型船舶需求显著增加,公司船型与市场需求高度匹配 [6][18][62] - 2025年新签租约期限基本为2或3年,租金较2024年提升,例如4636 TEU船型日租金从4万美元升至4.5万美元 [6][62][74] - 中小型船舶在手订单占比仅10%左右,低于行业水平约20个百分点,需求持续性较强 [6][62][67] - 2024年外贸业务营收17.42亿元,同比增长41.36%;2025年上半年营收14.11亿元,同比增长145.57% [62][75] 现金流与分红能力 - 2024年经营净现金流22.61亿元,资本开支7.08亿元,同比下滑76.76%;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净现金流18.93亿元,资本开支2.53亿元 [79][82] - 2023年分红比例88%,2024年达90%,2022年起股息率维持在8%以上 [6][82][84] - 基于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21.45亿元,假设分红比例60%-90%,对应股息率5.5%-8.2% [8][82][8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7.70、109.85、112.0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45、21.82、22.19亿元 [8][85] - 对应EPS为1.02、1.04、1.06元,2025年11月10日收盘价对应PE为10.95、10.76、10.58倍 [8][10] - 公司PE(TTM)为11.0倍,低于SW航运行业可比公司加权平均PE(TTM)13.4倍,估值偏低 [8][86][88]
关注人形机器人、工程机械及流程工业
信达证券· 2025-11-10 17: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看好” [2] 报告核心观点 - 建议关注迎来密集催化的人形机器人板块,业绩向好的工程机械、流程工业、刀具板块,及绩优个股 [6][13] - 工程机械景气度从挖机向非挖全面扩散,呈现全面回暖态势 [6][12] - 人形机器人产业迎密集催化,国内企业产业化和资本化加速,持续看好创新突破下的产业链机遇 [6][52][53][55] 板块行情回顾 - 上周(2025年11月3日至11月7日)上证综指上涨1.08%,深证成指上涨0.19%,创业板指上涨0.65%,机械指数(中信)下跌0.25% [16] - 上周涨跌幅靠前的行业为电力设备及新能源、钢铁、石油石化,涨跌幅分别为5.11%、4.57%、4.56% [19] - 上周机械行业中涨跌幅靠前的子板块包括配电设备、输变电设备、油气装备,涨跌幅分别为15.12%、14.08%、4.51% [22] 核心观点更新:通用设备 - 2025年10月我国制造业PMI为49.0%,环比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环比回落1.9个百分点至45.9% [24] - 2025年1-9月我国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4.0%,较1-8月回落1.1个百分点 [24] - 2025年9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1.6% [24] 核心观点更新:机床 - 2025年9月我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7.77万台,同比增长18.2%;金属成形机床产量1.6万台,同比增长6.7% [28] - 2025年1-9月我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同比增长15.1%至64.2万台,金属成形机床产量同比增长7.3%至13.2万台 [28] - 2024年以来机床产业支持政策持续加码,中高端机床国产替代有望持续深化 [28][33][35] 核心观点更新:叉车 - 2025年9月叉车销量130,380台,同比增长23.00%;其中出口49,261台,同比增长13.9%,内销81,119台,同比增长29.3% [36] - 2025年10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LPI)(季调)为50.7%,环比下降;10月中国仓储指数为50.6%,环比改善 [36] 核心观点更新:机器人 - 2025年9月工业机器人产量76,287台,同比增长28.3%;1-9月累计产量594,816台,同比增长29.8% [47] - 2024年制造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同比增长3.9%至96,139元,机器换人趋势加速 [47] - 2022年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87亿美元,2017-2022年复合增速13.6% [47] - 特斯拉计划2026年开始规模化生产Optimus人形机器人,目标5年内达到年产100万台 [52] - 小鹏发布IRON人形机器人,目标2026年实现规模量产;智元发布工业级机器人精灵G2并开启商用交付 [6][53] 核心观点更新:工程机械 - 2025年10月挖机销量18,096台,同比增长7.8%,其中内销8,468台,同比增长2.4%,出口9,628台,同比增长12.9% [6][12][58] - 2025年10月装载机销量10,673台,同比增长27.70%,其中内销5,372台,同比增长33.23%,出口5,301台,同比增长22.60% [6][12][67] - 2025年9月汽车起重机销量1,561台,同比增长21.90%,增速转正 [6][12][67] - 2025年1-9月国内基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3.34%,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增速-13.9% [58] 上市公司重点分析 - **日联科技**: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44.0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8.83%;上半年新签订单同比增长近一倍 [3][13] - **康斯特**:第三季度单季度营业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22.24%;归母净利润4020万元,同比增长30.66%;扣非净利润3804万元,同比增长36.2% [4][14] - **新锐股份**:第三季度单季度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增长38.02%、75.40%、94.83% [5][15] 上市公司重要公告 - 兰剑智能签订日常经营重大合同,金额为1.38亿元(含税) [73] - 大族激光控股股东部分股份解除质押1255万股(占其所持股份7.76%),并质押780万股(占其所持股份4.82%) [73] - 山推股份累计回购股份10,762,650股,占总股本0.72%,支付总金额约9999万元 [74] - 三一重工累计回购股份7267.92万股,占总股本0.86%,支付总金额约13.55亿元 [75] - 徐工机械累计回购股份36,419,003股,占总股本0.31%,支付总金额约3.00亿元 [75]
煤炭专题:布局PPI转正关键时点
信达证券· 2025-11-10 15:45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煤炭行业维持“看好”评级 [2] 核心观点 - 煤炭行业仍处于自2021年起始的新一轮景气周期,波动幅度逐年收缩,逐步回归合理价格区间 [3] - 预计在煤价低基数与供给管控约束推动下,煤炭PPI有望在2026年二季度转正 [3] - PPI由负转正的过程标志着工业经济从收缩向复苏的关键转折,是重要的投资布局窗口期,煤炭板块均迎来上涨行情 [3] - 在PPI位于周期性底部区间、市场流动性充裕的环境下,煤炭板块具备“反内卷”属性且属于尚未充分反映盈利修复预期的板块,板块仍具有中长期战略性的投资机遇 [4] 煤炭供需形势回顾及展望 - 2021年,在全球经济加速复苏、国内煤炭市场供需结构性错配等多重因素驱动下,煤炭价格开启了新一轮上涨周期,当年度煤价大幅飙升并创下历史高点 [3][11] - 2022年,尽管国内强有力的保供稳价政策持续发挥作用,促使前期极端高位的煤价有所回落,但俄乌冲突的爆发引发国际能源市场剧烈震荡,全年煤炭均价仍处于历史高位 [3][11] - 2023年至2025年6月,随着全球能源贸易格局重构、国内煤炭产能有序释放并趋于稳定、煤炭进口大幅增长,叠加新能源替代效应日益增强,煤炭供需阶段性宽松,导致煤炭价格震荡下行至近年来低点,京唐港主焦煤和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标杆价最低分别降至约1250元/吨、600元/吨 [3][11] - 2025年7月以来,在国内“反内卷”与煤炭“查超产”的政策约束下,供应弹性相对受限,煤炭价格止跌企稳回升 [3][11] - 2025年1-6月原煤累计产量达到24亿吨,同比增加6.1%,而1-6月商品煤累计消费量23.9亿吨,同比增长仅0.4%,供给放量而需求不振导致全社会煤炭库存持续累积 [50] - 2025年7月起,供给端收紧与“迎峰度夏”旺季需求释放形成共振,成为推动煤价企稳回升的关键驱动力,8月当月产量3.86亿吨,较6月下降约8% [51] - 展望四季度,随着社会库存水平低于同期、安全环保检查约束产地供给、铁路运费上涨,以及迎峰度冬需求旺季来临,煤炭价格有望延续上涨但涨幅取决于冬季气温情况 [3] 煤炭与PPI的相关性分析 - 煤炭开采行业在PPI中权重约2.3%,但煤炭价格波动对PPI具有显著的传导效应,煤炭价格上涨10%将导致PPI上涨0.47% [3][38] - 2025年1-9月,煤炭行业PPI累计同比-16.9%,在所有行业中排名最低,明显拖累了PPI的整体表现 [3][41] - 2025年7月国家能源局发文开启煤炭领域稳市场的工作,煤炭价格也迎来止跌反弹,推动PPI环比向好 [3] - 稳定煤炭市场关键抓手在于约束供给,其路径上依赖超产整治、安监强化与进口管控带来的产量边际收缩 [3] - 预计煤炭PPI或最迟在2026年二季度转正,2026年动力煤市场秦港5500大卡市场现货价格预计在670-830元/吨之间,炼焦煤京唐港主焦煤价格预计在1400-1800元/吨之间波动 [58] 历次PPI转正行情中煤炭板块机遇回顾 - 2010年以来,我国共经历两次典型的PPI转正周期,转正时点分别为2016年9月及2021年1月,期间煤炭行业均贡献了重要力量,煤炭板块亦出现显著上涨 [3][62] - 在2016-2018年煤炭板块上涨行情中,率先上涨主要是中小估值、归母净利润增长潜力较高的煤炭上市公司;涨幅最大主要是估值较低的煤炭上市公司,且高市值、大体量公司占比较显著抬升 [3][83] - 在2020-2022年煤炭板块上涨行情中,率先上涨主要是归母净利润成长率高的中小市值煤炭上市公司,涨幅居前主要是估值较低且有一定成长性的中大市值煤炭上市公司 [3][4][101] - 总体上,两轮PPI转正前后,煤炭板块行情初期多为低估值、高成长性标的领涨,中后期兼具业绩成长与估值性价比的中大型市值煤企涨幅居前,且炼焦煤企业上涨速度最快且弹性大 [3][4] 投资建议 - 自上而下建议重点关注受益煤价上涨业绩弹性大的炼焦煤标的,如山西焦煤、潞安环能、神火股份、盘江股份等 [4][109] - 建议重点关注兼具业绩增长与估值性价比的煤企标的,如兖矿能源、电投能源、新集能源、晋控煤业、山煤国际、华阳股份、广汇能源等 [4][109] - 建议重点关注业绩相对稳健且具红利属性的陕西煤业、中煤能源、兖煤澳大利亚等 [4][109] - 此外,建议重点关注受益于煤炭行业景气周期的天地科技、特变电工、神火股份等 [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