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房地产及物管“看好”评级 [4][5][7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我国一二手房总成交已稳且持续近3年,但量价未正向循环仍在磨底,需加大政策支持,“止跌回稳”是主基调,修复居民资产负债表是关键,后续政策将发力,新发展模式已成型,好房子政策助力优质房企迎PB - ROE向上突破 [4][5][76] - 现房销售制度是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长效机制一部分,非短期一次性切换,应兼顾短期和长期改革影响 [4][15] - 考虑现房销售负面影响大,预计与期房并行,采用局部试点模式以减少冲击 [7] 现房政策 政策发展 - 2021年中央首提“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后续持续探索,现房销售制度或为要素之一,2023年初住建部重提现房销售并与保交楼关联,2024年多次强调有力有序推行 [4][15][21] 政策背景 - 全国商品住宅销售中现房销售占比达32%,2021 - 2024年从10%提至27%,2025年前4月进一步提升 [27] - 本轮周期部分城市土地成交金下降超90%,如贵阳、大连、南昌等 [27] 推演影响 影响1 - 现房销售拉长资金周转周期,预售从6个月延至30个月,增加城改推进难度 [30] - 投资回报率大幅下降,如某强二线城市项目,期房和现房IRR分别为30%和6% [30] - 投资风险大幅提升,房企需预判24 - 30个月后的房价和产品迭代 [31] 影响2 - 开发投资额下降,现房销售无预收款用于建设,资金来源中销售回款占比约一半,且资金来源与投资额正相关 [36] - 住房供给下降,投资回报率和风险影响房企投资意愿,开发资源减少拖累投资端 [36] 影响3 - 地方土地财政承压,投资回报率和风险影响房企拿地,地价或下降,2024年地方卖地收入等数据不佳 [38] - 产业链需求下行,房地产开发周期长,投资下降导致产业链需求下降 [38] 影响4 - 新房市场高端改善化,房企缩短工期,增加低密度产品占比 [43] - 产品力提升,现房销售下房企应采用主动性产品策略,弱产品力房企或退出 [43][45] 国内外经验 美国 - 2023年美国高层竣工周期20个月、一户建10个月,近年竣工周期拉长 [47] - 平均64%的一户建销售在未开工和施工阶段,采用预订 + 现房销售模式,定金存独立托管账户 [47] - 该模式前置取证节点和定价时点,增加蓄客时间,降低投资风险 [48] 国际经验 - 期房预售制度源于住宅供应短缺和开发资金不足,海外期房现房并行,采用“定金 +”模式,资金强监管 [56] - 不同国家付款节奏有差异,如美国、日本交房前付款比例5 - 20%,德国、英国等首付10 - 30% [56][59] 国内经验 - 海南通过完善政策等方式,头部房企实现11 - 14个月拿地 - 竣工销售周期 [61] - 海南期房现房并行销售,2024年现房占比67%,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 + 4.3% [61] 政策推演 推演1 - 部分城市出台现房金融支持政策,如湖南土地款分期、开发贷优惠等 [65] - 为减少冲击,可加大金融支持、简化流程、现房期房并行 [65] 推演2 - 现房销售渐进式推进,优先在低能级城市、核心城市核心地段试点,且期房现房并行 [69] 政策推演 - 现房销售渐进式推进,配套措施包括局部试点、现房期房并行、简化流程、加大金融支持 [73] 投资分析意见 - 推荐产品力房企如建发国际、滨江集团等;二手房中介贝壳 - W;物业管理如华润万象、招商积余等;低估值修复房企如新城控股、越秀地产等 [4][5][76]
现房销售制度的分析及展望:现房销售有力有序推行,长效机制而非短期一次性切换
申万宏源证券·2025-06-13 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