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下半年港股牛市继续且相较A股更强,因港股稀缺资产与当前产业周期相关度高,在宏观偏弱背景下吸引力大;当前港股类似12 - 14年,宏观弱复苏、产业变革亮点多,科技企业在应用领域表现优;AI应用步入加速阶段,港股科技资产有先发优势,有望引领牛市[1] 借鉴2012 - 14年,科技变革驱动港股占优 - 下半年港股牛市继续且相对A股更优,积极因素积累,外部环境扰动或减缓,基本面和资金面催化,稳增长政策加码推动基本面修复,外资配置有望改善,内资机构资金流入有增量空间[3][6] - 2005年以来港股优于A股有三次,当前类似2012 - 2014年;12 - 14年经济基本面弱复苏,经济增速放缓,政策靠货币政策发力,财政和地产政策力度弱[3][8] - 移动互联浪潮演进,科技引领港股表现优;11 - 12年是起步阶段,硬件设备投资机会出现,港股电脑与外围设备、半导体设备最大涨幅达61%、50%;13 - 14年是爆发期,4G商用和智能机平价推动智能手机渗透,软件和内容应用领域优势明显,港股软件、娱乐最大涨幅达193%、129%,高于恒生指数的31%[3][9][10] AI应用大发展主场在中国 - 当前宏观基本面曲折修复,AI应用等产业亮点多;经济基本面偏弱,通胀待提振,处于新旧动能切换关键阶段;正处人工智能引领的科技向上周期,年初中国企业Deepseek - R1大模型有望推动AI商业化应用加速[21][23] - AI应用加速落地,国内软件及内容应用领域优势明显;23 - 24年AI应用浪潮0 - 1阶段硬件端业绩确定性高、股价涨幅大,A股算力板块受益,港股科技板块靠后;2025年以来大模型降本增速驱动AI应用加速,软件和内容应用领域企业更受益,国内企业受益于庞大市场和用户基础,且技术实力增强,港股科技企业有先发优势[26][27] AI应用的股市映射在港股 - 港股优质科技资产分布全产业链,软件应用端占比高;因上市制度差异,港股有稀缺互联网龙头企业,软件服务及传媒等下游行业总市值占比56%,A股仅24%;港股互联网企业占比接近50%,A股仅3%[3][35] - 港股科技企业在AI领域竞争力强,龙头互联网企业资本开支和云业务收入增长,商业化应用有望加速落地;当前港股互联网估值不高,盈利高增和资金改善催化下有估值抬升潜力,2025Q1主动公募流入港股软件服务和零售约600亿元,未来有望继续流入[3][51]
港股稀缺性资产研究系列1:AI应用的股市映射在港股
海通国际证券·2025-06-15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