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核心观点 把握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继续看好自主可控与人工智能浪潮。2025年以来外围扰动因素大、市场噪音多,半导体板块一季度经营业绩同比增长。展望下半年,看好自主可控与人工智能两条主线,关注相关领域国产替代机遇和AI终端硬件增量[5]。 半导体板块2024年&2025Q1业绩 行业整体业绩 - 行业自2023年下半年进入景气复苏周期,2024年、2025Q1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正向增长。2024年盈利能力处于周期底部,2025Q1同比正向增长,一季度呈现“淡季不淡”特征[5][13][20]。 细分板块业绩 - 半导体设备:受益国产替代,25Q1营收、净利润双增,毛利率、净利率同比下滑但稳定,行业国产化进程推进[22][23]。 - 半导体材料:25Q1盈利回升,迎来业绩拐点,受益市场复苏和需求增长,国产企业有成本优势但整体国产化率低[26][27]。 - 数字芯片设计:AI拉动算力增长,“国补”释放消费需求,25Q1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长,上下游需求有望助推全年业绩[28][29]。 - 模拟芯片设计:工控、汽车开始复苏,龙头企业结构优化,25Q1营收、净利润同比提高[31]。 - 半导体封测:2024年、2025Q1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盈利能力稳定,龙头企业经营态势良好[32]。 - 分立器件:下游需求弱势复苏,25Q1利润回升,受益政策和国产化率提高,库存缓慢去化[34][35]。 - 集成电路制造:2024年营收增长、净利润下降,25Q1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长,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表现各异[36][37][38]。 外部扰动驱动自主可控加速 海外限制日益严峻,国产替代持续推进 - 美国科技限制持续加码,涵盖设备、材料、AI高端芯片、EDA等环节,倒逼国内自主可控加速[47][48]。 - 半导体设备:美日荷联合出口管制,倒逼设备领域国产化率提升[49][50]。 - EDA:美国实施出口管制,有望加快国产EDA工具推广普及,国内企业在部分细分领域有优势[53][54]。 - 高性能AI GPU:出口限制增强,关注国内AI芯片厂商承接机遇[56]。 - 集成电路出口:2025年1 - 5月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8.9%,超过进口增速,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57]。 设备、材料加快突围,国产替代自立自强 - 全球半导体市场:WSTS上调2025年规模预测,逻辑、存储芯片引领成长,SEMI预计2025年晶圆厂资本支出增长[58][61]。 - 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有进展,但光刻等环节国产化率低,刻蚀、薄膜沉积设备复合增速高,北方华创竞争力增强,美系厂商潜在替代空间大[65][73][78]。 - 半导体材料:细分种类多,晶圆制造材料占主流,市场规模与半导体市场同步增长,中国大陆需求旺盛,海外企业主导市场,国产替代任重道远[84][85][92]。 贸易形势加快模拟芯片国产替代,汽车、工控前景可期 - 模拟芯片:用于处理模拟信号,分为信号链和电源管理芯片,按定制化程度分为通用型和专用型[92][93]。 - 国产替代:贸易形势加快国产替代,汽车、工控领域前景可期[92]。
半导体行业:把握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继续看好自主可控与人工智能浪潮
东莞证券·2025-06-16 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