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兴证券晨报-20250616
东兴证券·2025-06-16 19:03

报告核心观点 - 银行行业财政发力支撑社融平稳增长,但信贷需求仍偏弱,盈利维持稳定积极因素多,看好银行板块配置价值 [2][7][8] - A股已站在中长期慢牛起点,市场中小盘占优风格有望延续,电子、计算机和家电行业较优 [9][10][12] - 电子行业受硬件创新和AI浪潮推动进入新发展阶段,晶圆代工、SoC、热管理材料三大核心领域增长动能明确 [20] - 光伏行业需行业自律和技术创新助力供给侧优化,降银成为降本提效重要方向 [23][25] - 锂电板块景气度回暖,固态电池、钠电有望迎来规模化应用节点 [27] - 金属行业镁供需或进入紧平衡,锂供给过剩状态或逐渐改善,关注三条配置主线 [31][33] - 计算机行业AI Agent板块政策、技术、需求多维共振,有望重塑行业价值 [41][42][43] - 汽车行业电动智能化趋势明显,整车关注智能化,零部件关注细分行业格局和公司治理能力 [45][46][50] 银行行业 5月社融与金融数据情况 - 5月社融新增2.29万亿,同比多增2248亿,主要源于政府债发行前置,存量社融同比增速8.7%,二、三季度政府债发行高峰有望支撑社融平稳;企业债券融资1496亿,同比多增1211亿 [3] - 5月信贷读数偏弱,人民币贷款单月新增6200亿,同比少增3300亿,1 - 5月累计新增1.07万亿,同比少增4600亿,受地方隐性债务置换影响 [3] - 企业短贷同比多增、中长贷同比少增,票据冲量减小;居民短贷负增,按揭早偿改善支撑中长贷多增,中长贷增长取决于楼市回暖情况 [4][6] - 5月新发贷款定价总体平稳,企业和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与上月持平,5月下旬LPR下调预计6月新发贷款利率环比走低 [6] - 5月M1同比增2.3%,环比大幅提升0.8pct,与去年低基数有关;M2同比增7.9%,环比回落0.1pct;人民币存款新增2.18万亿,同比多增5000亿 [6] 投资策略 - 银行信贷增速放缓,存款增速回升,降息后信贷投放利率预计下行,存款挂牌利率调降改善负债成本,净利息收入增长边际压力可控 [7] - 全年规模扩张有望稳定,净息差收窄幅度缩小,非息收入增速有望改善,资产质量总体平稳,拨备或释放反哺利润 [7] - 看好银行板块配置价值,建议关注国有大行等高股息标的和优质区域行 [8] A股市场 A股熊长牛短原因 - ROE趋势性下行,盈利驱动指数上行动力不足;历史分红比例逐年下行,整体分红回报偏低 [9] - 估值波动性大,牛市估值泡沫大,难维持高估值;注重融资,融资金额增长消耗市场资金,公司质量良莠不齐 [9] - 中国经济转型,投资产业链下行,高端制造等现金生产力上行,产生此消彼长效应 [9] A股中长期慢牛起点依据 - 全球化布局加快,制造业占据竞争优势,军事实力提升增强全球对中国资产信心 [10] - 股市资产质量优化,IPO融资规模降低,并购重组受重视,退市常态化;制度建设完善,市场监管和稳定机制成熟 [10] - 低利率时代股权配置需求增长,居民储蓄向股票市场配置意愿增强;经济复苏温和漫长,股票市场易呈慢牛走势 [10][11] 市场风格与行业对比 - 市场处于宽信用宽货币阶段,中小盘和成长占优风格有望延续,市场风格相对集中,大小盘区分度大于风格区分度 [12] - 行业选择看重收入增速和ROE,电子、计算机收入端领跑,家电兼具增长与盈利水平,食品饮料增长前景不乐观 [12] 下半年投资策略 - 市场进入中期慢牛可能性大,短期从中小盘和成长类个股入手,行业首选电子、计算机和家电 [13] - 看好人工智能等产业前沿题材、消费领域新消费、红利资产、供给侧收缩的周期板块 [13][14] 电子行业 行业表现 - 年初至2025年6月4日,电子行业指数跑赢创业板指数,受AI大模型产业价值重估和终端侧AI应用迭代驱动,后受关税政策干扰 [20] - 2025年Q1基金持有电子行业总市值5705.58亿元,占流通A股市值比重降至4.78%,持仓市值前十公司半导体标的占比90% [20] 核心领域增长动能 - 晶圆代工受益于AI发展,芯片需求上升带动产能增长,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到2030年将超1万亿美元,消费电子等非AI应用需求有望复苏,受益标的有中芯国际等 [20] - SoC因AI技术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市场需求增长,全球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1384.6亿美元增至2029年的2059.7亿美元,受益标的有瑞芯微等 [21] - 热管理材料散热效能影响消费电子产品稳定性,全球热管理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约159.8亿美元增长到2028年的264.3亿美元,受益标的有思泉新材等 [21] 光伏行业 供给侧优化 - 抢装带动25年Q1业绩回暖,但全行业仍亏损,产能出清进行中,需行业自律和技术创新破局 [23] - 硅料和电池片环节是供给侧优化核心抓手,硅料启停成本高,头部企业易达成减产协议;电池片承担技术进步重任,需持续技术迭代 [24] 降银新技术 - 金属化降本包括原材料端寻找新型导电非贵金属替代银浆和工艺端改进减少银浆用量两个方向 [25] - 纯铜浆若解决相关问题或为理想方案,叠栅技术作为新一代平台化技术成熟度有望提升,将给辅材环节带来升级迭代或增量需求 [25] 投资策略 - 新政带动Q1产业链利润修复,但下半年分布式项目投资意愿或下降,产业链产能过剩,落后产能出清待时日 [26] - 关注电池片和硅料环节尾部产能出清、优势辅材龙头和储能PCS领域,推荐阳光电源,德业股份有望受益 [26] 锂电行业 板块景气度 - 25Q1产业链终端需求维持较高增长,电池等环节盈利和收入回暖,板块景气度回升 [27] - 25 - 26年新技术商业化进程推动,板块有望迎来利润修复与估值提升,当前具备配置价值 [27] 投资机会 - 板块基本面向上机遇:电池环节有望营收利润同步上升,受益于新需求和新技术,关注国轩高科、宁德时代;材料环节集中度将提升,看好三元正极,华友钴业等有望受益 [27][28] - 新技术潜在催化:固态电池应用落地有望加速,关注国轩高科;钠电已突破规模化成本临界点,宁德时代、华阳股份等企业将受益 [29] 金属行业 行业供给周期 - 全球金属行业处于弱供给周期,矿端有效供给增量刚性化,2024年全球金属勘探投入降至125亿美元,绿地勘探项目数量占比降至低点 [32] - 全球矿业供给状态在2028年前或延续强刚性化特征,矿端平均供给增速显著低于金属产出增速 [32][33] 配置主线 - 关注库存周期低迷但供需强韧性的工业金属、成长属性强化的小金属、具有强对冲属性的贵金属三条配置主线 [33] 镁与锂行业供需 - 镁行业供需或进入持续性紧平衡,中国形成新型产业集群,下游需求扩张,2024 - 2027年全球原镁产量或由112万吨增至200万吨,需求或由112万吨增长至200.1万吨,相关标的有宝武镁业等 [36] - 锂行业供给过剩状态或逐渐改善,盐湖提锂是关键变量,2024 - 2027年全球锂供给或由123.1万吨LCE增至186万吨LCE,需求或由103万吨增至184万吨,相关标的有天齐锂业等 [37] 计算机行业 行业回顾 - 上半年计算机指数在DeepSeek催化下跑赢大盘,一季度跑出超额收益,后估值承压回撤,当前处于震荡区间,存在结构性分化 [40] - 计算机板块估值处于中位偏高水平,机构持仓下滑趋势企稳有望回升,行业风险度适中 [40] 行业展望 - AI Agent板块政策、技术、需求多维共振,景气度持续上行,下半年市场流动性宽裕,风险偏好稳中有升,机构持仓意愿增强 [41] - 政策主线为科技自立自强与发展数字经济,技术端模型与海外差距缩小,国产算力成熟,需求端传统行业需要AI Agent提效 [41] 投资策略 - AI Agent具备爆发潜力,有望重塑计算机行业价值,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1473亿元增长至2028年的3.3万亿元 [42] - 关注平台类、垂类、国产算力相关上市公司,如科大讯飞、金山办公、海光信息等 [44] 汽车行业 销量跟踪 - 2025年1 - 4月我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速提升,国内销量812.3万辆,同比增长12%;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430万辆,同比增长46.3% [45] - 2025年1 - 4月汽车出口193.7万辆,同比增长6.02%;新能源汽车出口64.2万辆,同比增长52.49%,出口稳定增长 [45] 行业趋势 - 智能化是汽车电动化后半场,智能驾驶有望从量变到质变,推动高阶自动驾驶加速落地,关注头部企业布局 [46] 板块业绩 - 乘用车板块业绩两端分化,头部效应明显,2024年/2025Q1营业收入分别为20,634.82/4348.5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98.32/140.92亿元 [47] - 零部件板块盈利能力稳步回升,2024年/2025Q1营业收入分别为9,661.16/2,344.2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4.1/143.23亿元 [47] 行情表现 - 2025年1月1日至6月9日,汽车指数涨幅明显,中信乘用车指数上涨4.96%,中信汽车零部件指数上涨14.32% [49] - 汽车零部件板块上涨源于企业盈利能力提升和市场风格,部分公司开拓机器人业务提升估值 [49] 投资策略 - 整车板块关注智能化,受益标的为与华为深度合作的车企,如赛力斯、长安汽车等 [50] - 零部件板块关注细分行业格局向好、公司治理能力强的公司,如川环科技、科华控股、宁波高发等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