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豆需求疲软,天气与政策仍存隐忧
宝城期货·2025-06-19 17: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国农业部6月报告维持美豆2025/26年度库存和价格预测不变,但凸显需求疲软压力,全球大豆2025/26年度库存因中国压榨下调而上调,强化供应宽松格局;美豆需求坍塌表现为对华出口停滞和南美替代固化,推动中美贸易格局质变为“供应链隔离”;全球压榨需求收缩和美豆粕出口压力增加加剧市场担忧,未来焦点转向6月末种植面积报告和天气风险 [4][38] - EPA大幅提高生物燃料掺混目标并限制进口RINs的政策提案,将提升豆油在生柴中的占比和消费量,增加美豆压榨需求,使2025/26年度美豆库存面临更大压力,加剧美豆新作紧平衡格局;北美压榨量提升将对四季度全球豆粕市场形成冲击,与南美压榨旺季及阿根廷关税调整叠加,可能加剧区域豆粕过剩风险;美豆供需结构高度依赖EPA最终裁决和中美贸易协议进展,这些政策变量是未来市场走向的关键 [4][3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美农6月报告波澜不惊 市场需求疲软引关注 - 6月USDA供需报告对2025/26年度美豆供需数据及价格预测保持不变,市场关注需求疲软压力,报告发布后美豆价格跌至一周多来最低水平 [9] - 2024/25年和2025/26年美豆期末库存分别维持在3.5亿蒲和2.95亿蒲,与市场预期基本一致但略低于部分机构预测,出口疲软和南美增产使市场解读偏空,美豆价格跌至周内低点;2025/26年度全球库存上调97万吨至1.253亿吨,同比+0.8%,因中国压榨量调降100万吨,强化全球供应宽松格局 [9] - 2024/25年和2025/26年美豆出口量分别维持在18.5亿蒲和18.15亿蒲,近期出口销售数据疲软,截至6月5日当周净销售仅6.14万吨,创年度新低 [10] - 美豆新作季节均价维持在10.25美元/蒲,市场担忧需求不足导致价格下行压力;市场等待6月末美豆种植面积数据以获更精准产量预估 [10] 美豆需求坍塌 政策预期强化 美豆对华出口停滞 南美豆替代固化 - 截至6月5日当周美豆周度净销售仅6.14万吨,同比下降68%,创年度新低;过去三周美豆平均周出口检测量仅850万蒲,远低于美国农业部预测所需的1270万蒲,缺口达33%;若装船维持当前速度,2024/25年度18.5亿蒲出口目标完成率将不足70%,或迫使美国农业部上调陈作库存 [12][13] - 中国对美国大豆采购停滞,中美关税壁垒未解,中国买家因23%附加关税规避美豆,转向南美锁定40船货源;6月初美豆对华出口“清零”,新作预售占比创近年新低,中国对美豆依赖度下降 [13] - 南美替代效应显现,中国压榨企业提前锁定南美货源,减少对美豆依赖,巴西替代固化,1 - 5月巴西对华发船量4446.73万吨,同比增加5.07%,挤占美豆传统市场份额;中美贸易关系从“关税博弈”到“供应链隔离”,即使贸易休战,中国仍通过“储备 + 多元化”保障供应安全 [13] - CONAB上调2024/25年度巴西大豆产量至1.696亿吨,同比增加14.8%,单产3.562吨/公顷创纪录,巴西大豆出口放量,出口预估上调至1.062亿吨,期末库存飙升至483万吨;中国油厂清关效率恢复后优先锁定南美货源,1 - 5月巴西对华发船占比攀升至85%以上 [14] - 南美阿根廷政策套利加速,虽大豆收割延迟,但因出口税减免政策于6月30日到期,单周大豆销售激增176万吨,阿根廷大豆现货价比美豆性价比凸显 [14] 美农6月报告波澜不惊 市场需求疲软引关注 - 6月美国农业部报告下调生物柴油中豆油使用量至129亿磅,较5月报告预估下调2亿磅,生柴用豆油量连续两个月下调,逼近2023/24年度实际值;巴西同步下调国内大豆压榨量89万吨,反映全球压榨需求收缩趋势 [17] - 6月30日阿根廷出口税减免到期,若取消减税,将刺激豆粕出口挤压美豆粕份额;全球饲料需求增速放缓,2025年预估同比增长1.8%,较2024年增速2.5%放缓;水产料替代中菜粕/葵粕性价比凸显,将挤压豆粕添加比例,美豆粕出口竞争压力增加 [17] - 美国环保署6月6日提出高于市场预期的生物燃料提案,将显著提振美国本土豆油需求,利多美国大豆压榨业;若目标实现,豆油在生物柴油原料中的占比预计从35%大幅回升至60% - 70%,消费量预计从约630万吨增至760 - 800万吨;提案正处公示期,内容存在修订可能 [18] 天气与政策风险仍存 美国中西部天气改善 局部仍存风险 - 2025年夏季(6 - 8月)ENSO中性状态继续保持的概率高达82%,秋季中性可能性仍较高,但拉尼娜或厄尔尼诺几率增加,2025 - 2026年冬季前中性阶段可能继续,但概率下降到48% [24] - 目前美国大部分产区干旱整体缓解,但核心产区风险犹存,6月降雨缓解中西部和大平原干旱,DSCI指数降至100,但明尼苏达州北部和衣阿华州东部仍面临干旱风险;未来5 - 10天美国大部降雨偏多,可能改善土壤墒情,降低单产下调风险 [28] - 截至2025年6月15日,全美表层土壤墒情总体变差,77%的墒情充足到过剩,低于一周前的79%,墒情短缺到严重短缺的比例提高到23%,高于一周前的21%;中西部玉米大豆主产州和平原冬小麦主产州部分地区墒情也有不同程度变化 [29] - 当前衣阿华东部干旱模式与2012年6月相似,若未来两周无有效降雨,可能复现单产崩塌;美豆单产对天气形势变化敏感度提升,若衣阿华东部 + 明尼苏达北部干旱持续,可能导致区域单产下降8 - 10%,拖累全美单产至50.5蒲/英亩(较USDA预测52.5蒲降3.8%),新作库存将骤降59%至1.21亿蒲;若明尼苏达北部实际降雨<1英寸,干旱将升级至D1(中度干旱),单产损失不可逆;衣阿华东部需至少1.5英寸降雨才能解除D0警报 [30] - 干旱风险进入敏感临界期,美国大豆主产区面临“整体改善掩盖局部危机”的复杂局面,未来10日降雨决定衣阿华东部/明尼苏达北部是否滑向不可逆减产,6月末USDA面积报告可能放大天气波动率,若干旱模式复现2012年,单产或跌破50蒲/英亩 [30] 生物燃料政策预期向好 豁免机制埋下隐患 - 美国环境保护署6月12日公布新提案,计划大幅提高2026 - 2027年生物燃料强制混合量,2026年生物燃料混合总量将增至240.2亿加仑,2027年进一步升至244.6亿加仑,较2025年的223.3亿加仑显著增长;其中生物质柴油掺混目标提升幅度尤其突出,2026年RIN定为71.2亿个,相当于约56.1亿加仑的实际混合量,较2025年的33.5亿加仑激增67%;提案还限制生物燃料进口,2026年每加仑生物质柴油仅能生成1.27个RINs,低于此前的1.6个 [32] - 换算豆油需求,2026年新增豆油需求约197亿磅,较USDA当前预测飙升42%;美国进口限制新政将提振本土需求,进口生物质柴油RINs生成系数从1.6降至1.27,降幅20.6%,政策意图是保护本土压榨商,压制南美豆油进口竞争力 [33] - 生物燃料提案利多美豆压榨需求,若目标实现,豆油在生物柴油原料中的占比预计从35%大幅回升至60% - 70%,消费量预计从630万吨增至760 - 800万吨,消费增量相当于需要新增约670 - 820万吨的美国大豆压榨量;受预期推动,投机基金在CBOT大豆期货上大幅增持净多头头寸 [35] - 美国本土大豆加工行业过去两年一直在扩张,实际产能已从2023年初的22.3亿蒲增至2025年初的25.5亿蒲,增幅达14%;预计到2030年,产能将进一步扩张至每年27.8亿蒲式耳以上;2025年预计新增7500万蒲/年产能,2026年再增1.14亿蒲/年;虽美豆压榨产能持续扩张,但过去5年压榨量年均增幅远低于本次政策可能带来的年度增量,政策落地可能面临压榨产能不能满足需求的困境 [35] - 美国农业部6月份供需报告显示2025/26年度美豆库存降至2.95亿蒲,美豆压榨量预期提升带来的新增压榨需求将加速对库存的消耗,还需考虑四季度可能因中美贸易磋商而增加的美豆出口;提案通过将加剧美豆2025/26年度紧平衡,推动美豆期价上行 [36] - 需防范生物燃料提案对美国豆粕市场的潜在冲击,美国压榨量大幅攀升将导致豆粕产量大幅增加,美豆高榨利产能释放时间恰逢南美大豆压榨旺季,阿根廷大豆压榨季节性回升,出口关税恢复,可能增加豆粕出口;美国豆粕供应增加叠加南美压榨旺季及阿根廷可能增加的出口,潜在供应过剩风险将给局部地区豆粕价格带来下行压力 [36] - 目前美国生物燃料行业面临不确定性,不少生产商处于利润严重压缩甚至亏损状态,新提案虽为利好,但可能不足以立即挽救持续数月的低迷;小型炼油厂豁免细则尚未可知,不确定风险较大,EPA尚未确定SRE政策的具体尺度,将是未来市场波动的重要变量;SRE可能成为政策落地的“灰犀牛”,小型炼油厂豁免标准通过直接削减掺混义务量、扰动市场预期和触发政治再平衡三重机制,深度影响生物燃料政策实效;当前EPA新提案的雄心与161份积压的SRE请愿书形成尖锐对立,若最终豁免尺度宽松,将导致美豆压榨增量预期证伪 [37] 总结 - 美国农业部6月报告凸显美豆需求疲软压力,全球大豆2025/26年度库存上调强化供应宽松格局;美豆需求坍塌推动中美贸易格局质变;全球压榨需求收缩和美豆粕出口压力增加加剧市场担忧,未来焦点转向6月末种植面积报告和天气风险 [38] - EPA政策提案将增加美豆压榨需求,加剧美豆新作紧平衡格局,对四季度全球豆粕市场形成冲击,与南美压榨旺季及阿根廷关税调整叠加,可能加剧区域豆粕过剩风险;美豆供需结构高度依赖EPA最终裁决和中美贸易协议进展,这些政策变量是未来市场走向的关键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