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海外面临滞胀担忧,全球经济增速显著下修,美国债务压力大,美债利率Q3有创新高风险,日本通胀问题突出,债券市场缺乏买家,滞胀概率增加,不看好美股,建议转向现金、短债、黄金等避险资产 [1][12][46][95] - 国内经济亮点在于国补消费和地方政府专项债,业绩驱动或成下半年A股特征 [1][2][112] - 港股业绩靓丽,进可攻退可守,上半年收益率在全球指数中大幅领先,建议关注互联网龙头、大宗商品、运营商与公用事业、医药与新消费、业绩上修的公司等行业 [2] 海外:滞胀的担忧 全球经济增速显著下修 - IMF在4月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从1月的3.3%下修至2.8%,对中国和美国经济增长预测均下调 [12] - 6月初OECD认为美国2025年GDP增速仅为1.6%,德国、日本、法国均低于1%,中国为4.7% [13] - 6月10日世界银行将全球GDP增长预期从2.7%下调至2.3% [14] 美国债务压力愈发严重 - 2025年上半年财政赤字陡增,上半财年赤字高达1.31万亿美元,大幅超越预算,主要因企业所得税收入减少、杂项收入增长、支出增长远高于收入增长等原因 [31] - OBBB法案众议院通过,将在10年之内增加合计2.41万亿美元的债务,可能成为美债、美元加速走弱的新开始 [34][41] 美债利率Q3有创新高风险 - 今年以来30年美债利率已两次突破5.1,接近08年以来最高水平,若美债利率创新高,将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 [46] - 美国核心通胀由房租、服务、商品三部分组成,下半年即便房租下行,服务做出下行余量,核心通胀也要较加征关税之前上行1.05%,年底核心PCE将达到接近3.9 - 4.0的水平,市场低估了关税对美国通胀的影响 [47][58][59] 关于油价对通胀的影响测算 - 年内原油价格在70 - 100美元四个不同情景下,对美国通胀有不同影响,若原油价格超过90美元甚至达到100美元,美国下半年通胀要额外增加1.2 - 1.8% [66][70] 美国地产积累风险 - 美国房地产市场卖家数量比买家多33.7%,买房成本高昂、经济不确定性、抵押贷款利率锁定效应减弱等因素导致购房需求抑制 [71] - 购买力不足,价格下跌的活跃房源百分比创过去几年新高,若债券利率上行,美国房市有“量价齐跌”风险,信用卡与信用贷款拖欠率也有攀升压力 [75][81] 日本通胀问题突出 - 日本通胀系统性上行,4月米价同比上涨98.4%,食品占通胀贡献50%以上,大米价格上涨可能难以短期内停止 [86] - 日本央行退出YCC路径增添变数,债券市场缺乏买家,四大寿险公司账面浮亏,滞胀概率增加 [92][95] 标普盈利与估值水平 - 短期来看,分析师预期2025年、2026年标普500收入增长率为4.7%、6.1%,利润增长率为10.9%、12.3%,业绩增速不算低 [100] - 从Q3开始,上行的通胀将成为重要转折点,可能引发美债下跌、利率上行、股票市场下跌、美元走弱、通胀攀升等一系列风险,对美股意见从中性转为卖出 [107][108] 国内:业绩驱动或将成为下半年A股的特征 周期位置以及与历史比较 - 维持基钦周期扩张期高点已经出现的观点,全球制造业、中国制造业PMI均于2025年3月触及上半年高点 [110]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亮点 - 地方政府专项债大幅增加,投向基础设施等领域,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缓解地方财政压力,防范金融风险 [112] - 国补消费刺激效果显现,5月社零同比高达6.4%,家电、家具等行业增长较快,但网上零售额当月同比下滑 [115] - 出口积极调整区域结构,2025年以来对非洲出口显著增长,新能源车、发电设备保持较高增速,房地产上半年销量温和同比下滑,新开工维持20%以上下滑 [116][118][122] 基于周期对板块评分 - 本轮周期中,PMI略低于历史周期平均水平,PPI显著低于历史周期平均水平,影响制造业盈利能力 [125] - 选取收入增速、利润增速、毛利率、负债率四个评分项目对不同板块进行评分,得分结果与上半年股价表现正相关 [127][129] 业绩跟踪 - 上证指数过去十几年平均估值为13.7倍,扩张期经济较强时估值可达+1标准差,收缩期指数支撑在 - 1标准差 [130] - 今年A股宽基指数业绩预期均有一定幅度下修,红利指数略好,成长下修幅度略大,4月7日以后业绩驱动成为A股市场重要特征 [135][142] 港股:业绩靓丽,进可攻退可守 港股上半年市场表现可圈可点 - 上半年港股成为全球市场中表现最好的市场之一,恒指、恒生科技、恒生港股通涨幅均在20%左右,大幅超越上证指数、沪深300以及美股 [148] - 多个宽基/行业指数表现分化,港股通医疗保健、恒生医疗保健涨幅大于50%领先,部分行业录得负收益 [151][154] 估值驱动还是业绩驱动 - 恒指等部分指数上涨伴随显著估值驱动,恒指科技等部分指数上涨是显著的业绩驱动,港股上涨既受益于业绩好,又受益于流动性支持 [158][161] 行业选择建议 - 互联网龙头:估值合理,拥有海量用户,行业竞争格局稳定 [2] - 大宗商品:农产品、猪肉、能源、黄金等处于价格上行周期,可对冲滞胀变局 [2] - 运营商与公用事业:走势类似债券,有补涨需要 [2] - 医药与新消费:代表政策未来着力点,需求相对稳定,但部分个股可能受美债利率提升压力,应平衡配置 [2] - 业绩上修的公司:港股业绩驱动逻辑稳定 [2]
港股2025年下半年投资策略:港股业绩靓丽,进可攻,退可守
国信证券·2025-06-20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