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领先大市 - A,维持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AI眼镜是AI大模型落地移动终端硬件的绝佳载体,有望快速普及并成为下一代移动终端,全球市场空间巨大,当前渗透率处于导入初期,技术突破、龙头入局有望推进高速渗透期,产业链价值集中于核心零部件及渠道,相关标的或迎估值调整黄金布局期 [1][2][3][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高潜智能可穿戴设备,AI大模型移动终端硬件最佳载体 AI大模型最佳应用载体之一,锚定万亿市场 - AI应用革命时代来临,国内AI应用有望迎黄金发展期,全球人工智能软硬件市场规模预计将以40%至55%的年增长率持续增长,2027年有望达7800 - 9900亿美元,中国人工智能综合水平为全球第二,政策端持续加码有望催化国内AI应用产业加速增长 [13] - AI眼镜占据人体唯一无接触多模态交互入口,为AI大模型落地移动终端硬件的最佳载体之一,可分为无显示与有显示AI眼镜,能自然便捷实现声音、语言、视觉信息的输入输出,无需触屏,可解放双手 [14] - Meta推出的Ray - Ban Meta验证无显示AI眼镜技术可行性,标志AI眼镜完成0到1初步成熟,2024年销量达225万台,性价比突出,在价格、AI功能、外观、舒适度、续航、音质、拍照画质等方面表现较佳 [18] - AI眼镜既有望快速普及,又有望成为新一代计算终端,具备广阔发展空间。从品类特质、产品端、需求端、渠道端来看,具备快速普及潜力,中长期或替代手机、电脑等计算终端,甚至成为通往元宇宙的入口之一 [22] - AI眼镜可实现多种功能,适配多元场景,包括替代运动相机、手机摄影、耳机、手机和电脑端AI模型等存量功能,以及AR + AI眼镜的增量功能,AI眼镜递进式发展,或形成AI + AR终极形态,有望成为替代智能手机的下一代智能平台 [23][24] - Meta发布的首款全息AR眼镜原型机Meta Orion为未来的AR眼镜发展提供了借鉴和方向,但目前生产成本高,量产计划有限,消费者版本预计要到2030年 [30] - 认为AI眼镜渗透率天花板约50 - 60%,无显示AI眼镜市场空间超1900亿,AI + AR眼镜市场空间达万亿级别,分别对智能音频眼镜、智能音频摄像眼镜、AI + AR智能眼镜的市场规模进行了测算 [32][33][35] AI眼镜已完成0到1初步成熟,性能卡点持续突破 - 认为成熟的基础AI眼镜应做好蓄电、体积、重量不可能三角的平衡,当前的无显示类型AI眼镜已能达到基本性能要求,但与成熟产品性能相比仍有提升空间,如Ray - Ban Meta在重量、AI响应延时、像素等方面存在不足 [38] - AI眼镜距离平衡轻量化、低成本、高功效的不可能三角仍存卡点,在降本方面,国内厂商使用国产化芯片降本,但性能与国外先进芯片存在差距,如制程工艺、缺少集成ISP算法等问题,恒玄科技研发的新一代芯片及美国X Real的动态补帧技术有望带来突破 [40] - 重量决定舒适度,轻量化问题仍需重点突破,目前主流无显示AI眼镜产品重量较大,镜架采用轻量化材料及采用高折射率镜片可降低整镜重量 [43] - 产品续航不足,目前暂无法和光学眼镜一样长期佩戴,厂商主要通过增加电池数量提升续航能力,未来有望通过芯片能效优化、电池技术升级或外接电源方案等方法改善 [45] - AI模型响应时间仍有提高空间,且交互功能及应用场景仍有丰富空间,目前AI眼镜主要采用外接大语言模型进行算法处理,存在延迟问题,各厂商在进行专用AI算法研发的同时,也着力专门场景训练,有望实现更丰富的使用场景落地 [51] 渗透率处于导入初期,技术突破、龙头入局望推进高速渗透期 - 当前AI眼镜产品已完成0到1初步成熟,2024年AI眼镜全球销量为234万副,渗透率仅0.5%,处于导入初期,预计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销量达1452万台(对应渗透率3.1%),国内智能眼镜将实现从0到1的突破 [3][53][54] - 无显示AI眼镜有望率先进入高速渗透期,培养用户习惯为AR眼镜渗透率提升作铺垫,其在成本与价格、技术实现、客户接受度、产业投入资金规模等方面具有优势,随着AR光学显示技术瓶颈突破,AI + AR眼镜有望在无显示AI眼镜基础上实现产品渗透率提升 [56][57] - 渗透率核心驱动之一是AI产业获政策大力支持,国家将AI列为战略重点,相关政策持续出台,中国信通院正式启动AI眼镜专项测试,证明国家对AI眼镜行业的高度重视 [60] - 渗透率核心驱动之二是龙头入局和资金涌入加速产业发展,全球科技巨头密集布局AI眼镜,国内市场2024年以来AI眼镜快速涌入资金,且由国有资本主导 [62] - 渗透率核心驱动之三是技术进步和国产化降本共塑拐点,有望催化渗透率加速提升,AI眼镜技术迭代方向包括AI模型优化与功能升级、显示技术升级、硬件技术进步,其中AI模型和光学显示技术为核心,相关技术的发展有望加速AI眼镜生态完善和应用落地 [65] 产业链价值集中于核心零部件及渠道,眼镜龙头价值望重估 - 消费电子产业链附加值呈“微笑曲线”特征,上游高端模组及下游品牌运营和渠道销售盈利能力较高,在上游,高折射率轻量镜片以及AR定制化镜片为核心零部件,高端镜片制造技术领先龙头价值凸显,在下游,眼镜渠道庞大的眼镜龙头有望获益,且AI眼镜或重塑传统眼镜行业,扩大市场空间、提高附加价值、带来终端渠道复用增量价值、驱动集中度提升 [4][8] AI眼镜标的处于拔估值阶段,或迎估值调整黄金布局期 - 认为国内AI眼镜标的(眼镜龙头)正处于拔估值的第一阶段,市场对发展确定性逐渐认可,但当前距离到第一阶段顶点或仍有演绎空间,预计于2025H2在巨头新品面世后催化,随后国内产业逻辑进一步确认,龙头AI业务盈利由亏转正,迎来估值调整黄金布局期 [8] 关注标的:眼镜龙头先发卡位,渠道、技术能力优异 - 建议关注康耐特光学,其定制化镜片制造技术领先,歌尔股份持股强力背书,先发卡位XR一体化贴合技术,有望充分受益产业链上游核心零部件XR镜片的高附加值 [8] - 建议关注明月镜片,其为国内镜片生产龙头,已切入小米供应链 [8] - 建议关注英派斯,其为国内健身器材龙头,携手李未可聚焦娱乐健身垂类场景,新品贡献可期 [8] - 建议关注博士眼镜,其与雷鸟合作研发产品,凭借庞大门店网络与多家主流AI眼镜品牌合作,有望获益渠道价值分配 [8]
AI眼镜万亿市场如何掘金?
国投证券·2025-06-20 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