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上次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创新药发展离不开产业基础、政策扶持和资本支持,中国创新药工程化改造持续突破,见证产业变迁 [4] - 从同靶点首款上市创新药时间、临床数量、BD交易占比看,中国创新药与国际领先水平差距缩小,部分项目完成FIC突破 [4] - 中国创新药成为全球中坚力量,License Out交易增长带来现金流,跨国药企认可提供合作机会,未来有望在部分领域领先并实现国产替代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厚积薄发 - 现有成熟分子的下一代疗法中,国产创新药通过工程化改造持续突破,如单抗到双抗、GLP - 1单靶点到多靶点、化疗到ADC的升级 [11][12] - CXO发展为创新药提供坚实产业基础,中国在临床开发和制造领域优势明显,成为全球生物制药产业链重要一环 [13] - 基础研究发力,中国生物医学论文产出快速提升;研发费用持续增长,2016 - 2024年生物医药企业整体研发费用CAGR达25.6%,为创新药提供基础 [21] - 国内政策体系优化助力创新药成长,国家对创新药支持政策持续深化,多地出台地方性政策,医保局推出丙类目录等 [22] - 资本市场支持推动创新药发展,科创板、港股降低生物科技企业融资门槛,2025年创业板将启用第三套标准,重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 [29] 小有成就 - 中国医药产业与海外差距收窄,同靶点首款上市创新药时间间隔从10年以上缩短至1 - 5年,双抗、ADC等完成FIC突破 [34] - 中国企业临床管线数量占比提升,全部适应症临床占比从2016年的9.7%增长至2023年的28.2%,肿瘤药临床占比从15.0%增长至35.5% [35] - 全球TOP10新药靶点活跃管线中,中国临床数量占比从2016年的15.7%提升至2024年的65%,截至2025年6月达68.4% [38] - 全球首付款5000万美元以上的BD交易中,中国有关项目数量占比从2024年的22%提升至2025年6月的25.5% [41] - CDE突破性疗法纳入产品数量提升,与出海交易同步发展,纳入该疗法的国产分子出海成功率为25%,高于全部国产分子的1% [45][49] 引领潮流 - License Out交易为创新药企带来现金流,支持核心管线海外推进,跨国药企认可提供合作机会和发展空间 [66] - 中国FIC药物管线有1775个,占全球份额19%,在自免领域和细胞因子领域有新靶点、新机制探索 [69] - 国内医药市场仍以外资品种为主,多个外资品种面临集采,国产创新药水平提升有望加速替代外资存量品种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