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金融政策持续加码,技术驱动市场规模向十万亿级跃进
中国人民银行·2025-06-25 19:2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数字金融战略地位凸显,其发展经历萌芽期、模式创新期和融合发展期,政策为其在一级市场发展提供指引和保障 [3][4][5] -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已构建支撑框架,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创投基金等合力支持数字金融发展 [6] - 数字金融催生出新商业模式和业态,市场规模增长迅猛,未来将持续扩容,呈现政策精准引导、资本加速集聚、市场规模跃迁的特征 [11][13][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数字金融由来 - 数字金融是金融机构服务、赋能数字经济及数字经济反哺改造金融机构的方式,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应用有差异,共同推动生态多元化发展 [4] - 发展经历三个阶段:1990 - 2000 年萌芽期,金融机构初步触网;2000 - 2015 年模式创新期,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推动创新融资模式涌现;2016 年至今融合发展期,新兴数字技术与金融加速融合,2024 年香港金管局发行稳定币推动发展 [4][5] - 政策方面,2023 年央行规划推动新兴技术应用,促进合作;2025 年证监会意见保障产品规范发展,构建双引擎平台提升效率 [5] 数字金融发展现状 - 数字经济重构全球经济增长范式,2024 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 10%,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深化,交易规模突破 1600 亿元,同比增长 30%以上 [6] - 我国形成监管、金融机构、创投基金协作新模式,构建多层次支撑框架,科技创新再贷款规模提升、利率下调,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有规划,跨境数据流动有突破 [6] - 商业银行是主力军,如工商银行数字金融贷款多、移动端月活高,创新推广数字人民币,通过模式嵌入融资服务、解决融资难题 [7] - 保险机构提供全周期风险保障与资源整合,推出网络安全保险,输出自研技术,提供资本支持 [7] - 2025 年 1 - 5 月数字经济融资事件 362 起,同比减少 5.73%,融资金额 185.20 亿元,同比减少 47.68%,早期融资事件数量占比 48.89%,金额占 29.57%,资本倾向后期项目 [8] - 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赋能转向生态重构,建立新型投后管理模式,如深创投设立基金、共建平台,缩短孵化周期 [9][10] - 数字经济技术改造传统金融,重构流程、提高效率,催生新业态,如数字人民币交易额破 3.2 万亿元,稳定币市值超 2500 亿美元 [11] - 中国数字金融 2023 年市场规模 6.86 万亿元,2025 年预计突破 10 万亿元,2030 年有望达 20 万亿元,未来年增速约 19%,行业进入“规范 + 创新”阶段 [11] 展望 - 政策精准引导,2024 年七部门方案聚焦数据治理等,明确 2027 年建成适配金融体系;2025 年要点推进数据整合共享,“东数西算”优化配置,预计 2030 年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 8 万亿元 [13] - 资本向技术底层与跨境场景聚集,技术底层是核心,中国推动跨境支付变革,头部企业吸引资本重注 [13] - 数字金融未来将呈现政策精准引导、资本加速集聚、市场规模跃迁特征,从萌芽迈向快速成长阶段,有望重塑金融行业格局 [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