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给予目标估值 0.80 倍 25 年 PB,对应 25%上行空间 [6][7][13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信银行已完成一轮估值修复,后续仍有提升空间,因其资产质量拐点更早确立且将继续改善,ROE 趋势平稳且可持续,这两大优势使其长期享受确定性估值溢价;短期受外部不确定性、分红率提升及基本面优势影响,增量资金将催化估值向上修复 [6][7][2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缘何认为中信银行估值修复仍能持续 - 过去 3 年中信银行估值修复,A/H 股较 2023 年初分别上涨 94%/168%,同期申万银行指数仅涨 40%,经历三个阶段:2022 年 10 月 - 2023 年 5 月,因政策转向和业绩发布会确立资产质量拐点,股价涨 62.4%;2024 年 1 月 - 2024 年 5 月,受高股息主线和转债转股利好,股价涨 40%;2024 年 12 月至今,因业绩稳定、高股息优势和转债抛压解除,股价创新高 [22][23] - 当下中信银行估值修复是起点,因其历史包袱处置早且彻底,ROE 能稳定在 11%长期中枢,短期高股息优势突出 [27] 股份行里最稀缺:不良包袱处置更早、更彻底 更早行动、更早暴露,风险消化先行一步 - 中信银行历史包袱源于“四万亿”后实体风险和房地产业务粗放发展,2018 年末不良率达 1.77%峰值 [37] - 2019 年管理层将“去包袱”作为目标,通过趋严不良认定、加大核销处置和提前暴露房地产风险,风险消化早于同业约 2 年 [39][41][46] 2022 年底先行确立资产质量拐点 - 2021 年不良生成率回落,2022 年末不良率降至同业平均以下,对公房地产风险拐点早于行业 2 年 [55] - 2023 年至今资产质量平稳向好,1Q25 不良率 1.16%,较 2018 年峰值降 104bps,拨备覆盖率达 207% [56] 从“纠治期”迈向“健体期”,下阶段资产质量信心十足 - 对公端存量包袱消化,2024 年末对公贷款不良率较 2018 年末降 134bps,信用成本降至 0.49%,房地产和隐债敞口无隐忧 [67] - 零售风险与行业趋同,2024 年末零售贷款不良率 1.25%,按揭不良预计低位稳定,消费类风险“快进快出”,四季度不良生成拐点有望率先显现 [68] - 2025 年末金融资产缺口确认不会扰动业绩稳定性 [69] 重塑资产结构,ROE 走稳趋势更加明确 信贷结构焕新,回归实体抢抓新兴赛道机遇 - 2012 - 2019 年集中消化对公包袱,零售信贷是主要支撑,2018 年起压降房地产贷款 [77] - 2020 年起结构调整深化,信贷凸显“实体占比同业领先”特征,2019 - 2024 年扩表平稳,绿色、战略新兴、制造业贷款占比 31.5%,位列股份行第 3 [80] 资负共振稳息差效果斐然,以经营负债思路平稳推动风险偏好转变 - 2021 - 2024 年中信银行息差仅回落 28bps,资产端定价平稳,负债端存款成本降幅优于同业 [86] - 资产端因更早结构优化,2022 年以来定价降幅小,后续 LPR 下调影响有限 [90] - 负债端客群经营成效好,2024 年末存款成本 1.89%,对公活期存款占比 37.5%同业最高,零售存款成本下降 [93][95][101] - 预计 2025 - 2026 年存款端有 20bps 成本改善空间,息差分别降至 1.61%/1.56%,仍领先同业 [108] 集团协同是资产结构“华丽转身”的底气,资本无忧确保稳健扩表 - 中信银行受益中信集团协同优势,2024 年联合融资规模超 2.9 万亿,中收增速先于同业回正,AIC 申请获批利于切入新经济领域 [112] - 1Q25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9.45%,高于监管底线 1.45pct,申请高级法可节约资本,可支撑约 1.8 万亿信贷投放 [120] 稳 ROE 趋势明朗,中枢水平有望稳定约 11% - 2021 年中信银行 ROE、ROA 双升,2024 年 ROE 为 9.9%,领先同业 [125] - 息差领先、资产质量改善使信用成本回落、信贷扩张杠杆倍数持平同业,支撑 ROE 领先 [127] - 中性假设下,ROE 长期中枢能稳定在 11.2% [130] 投资分析意见:业绩确定性最优,高股息突出,维持“买入”评级 - 中信银行资本充裕,2024 年分红率超 30%且将保持稳定,有望吸引增量资金提升估值 [133] - “老中信”新班子护航,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增速为 2.0%/3.3%/4.4%,维持“买入”评级 [136][139]
中信银行(601998):ROE更早企稳,被低估的底部股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