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核心观点 大模型技术迭代推动电子行业创新,端侧AI落地加速使终端渗透率有望提升,算力ASIC需求强劲,建议关注端侧AI、ASIC产业链相关公司,维持电子行业“增持”评级 [5][6][7][8] 大模型能力持续升级,推动电子行业进入新一轮创新周期 消费电子增速放缓,AI技术快速发展 - 传统消费电子终端进入存量或低速发展,智能手机、PC销量稳定,TWS进入低速增长,电子元器件高成长需求来自新兴领域 [15] - XR行业有望成熟,但目前VR/AR销量增速较低 [16] - ChatGPT发布后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大模型吸引全球参与,压缩技术为端侧部署奠基,引发AI硬件创新潮 [19][21] 大模型不断迭代,压缩技术为端侧部署奠定基础 - GPT系列迭代性能提升,谷歌推出多模态大模型Gemini并不断升级 [22] - 大模型因数据和算力要求难部署在移动设备,压缩技术可将其转化为紧凑版本,通过剪枝、知识蒸馏、量化和低秩分解实现压缩,降低存储需求和计算复杂度,使大模型易部署到边缘设备 [26][29] 边缘AI具有低成本、高性能、隐私安全等优势 - 边缘AI在边缘设备进行AI计算,相比云端AI成本低,能让应用开发商更经济地打造应用 [30] - 边缘AI可靠性高、时延低、体验好,还具有隐私安全性高的优势 [32][33] 端侧AI落地加速,AI终端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谷歌和华为推出AI OS,系统级AI提供优质体验 - 华为发布HarmonyOS 6.0开发者版本,推出鸿蒙智能体框架,Mate 70系列首发九大AI功能,鸿蒙原生智能可提供跨应用操作和第三方应用AI能力 [34][35] - 谷歌发布Pixel 9系列手机,深度集成AI技术,展示了安卓系统对标苹果与华为的AI能力,后续安卓手机AI功能有望提升 [36][37] - 谷歌和华为展示系统级AI应用价值,为AI终端行业树立标准,后续厂商有望跟进 [37] 龙头厂商发布端侧AI产品,推动端侧AI加速发展 - 微软发布Copilot+PC,为AI PC树立高标准,新增多项AI功能,提升硬件配置要求 [40][41] - AMD和英特尔推出新品处理器,OEM厂商推出搭载相关芯片的AI PC新品,预计2025年AI PC将放量出货,渗透率大幅提升 [42][44] - 小米等大厂纷纷发布AI眼镜,AI眼镜集成多种功能,具备多种交互方式和AI功能,有望替代传统眼镜,市场空间广阔 [45][49] 消费电子有望迎来换机周期,硬件配置有望升级 - AI功能加持下,AI终端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2023 - 2027年高级AI PC销量复合增速约为115%,AI手机销量复合增速约为32% [52] - AI终端硬件升级需求大,包括DRAM、散热、电池等,PCB规格也将升级,单机价值量和用量有望提升 [62][72] 算力ASIC需求强劲,芯片定制业务迎来历史机遇 ASIC具性价比优势,科技公司倾向自研ASIC - ASIC相比GPU性价比高,可针对特定任务优化,提升运算效率、降低功耗和采购成本,北美云厂商积极布局,OpenAI租用谷歌TPU标志着ASIC获顶级AI厂商认可 [75][76] 国内外大厂纷纷自研ASIC,ASIC需求强劲增长 - 云计算/互联网厂商为应对AI工作负载扩大和降低对英伟达等依赖,积极投入ASIC开发,北美和国内厂商均有行动 [81][83] - Marvell上调全球ASIC市场规模预期,2023 - 2028年复合增速达53%,定制化芯片是AI基础设施未来 [84]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端侧AI、ASIC产业链相关公司,维持电子行业“增持”评级,端侧AI板块关注瑞芯微等,ASIC板块关注芯原股份等 [8][89]
电子行业2025年度中期策略:端侧AI继续升级,ASIC需求景气高企
湘财证券·2025-07-04 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