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核心观点 - 本次决策层引导“反内卷”契合宏观层面价格水平回升及产业端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需求,核心针对及受益对象是新兴优势制造业,政策手段更温和,光伏、新能源车等优势制造业产业链有望改善竞争格局,建议关注相关行业[2][5][9] 事件 - 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出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等,同日《求是》发文,市场对“反内卷”政策下行业供需格局改善关注度提升[1] “反内卷”政策背景 - 2023Q2以来我国GDP平减指数转负,工业品及消费品价格承压,原因是总需求缺乏弹性与供给端产能重复建设叠加,此前高层会议多次提及整治“内卷式”竞争[2] - 2011Q3 - 2015Q4 GDP平减指数下滑,“四万亿计划”刺激地产链重工业扩产及传统行业产能惯性累积,中上游高能耗工业品竞争格局分散,行业亏损,后通过并购和产能退出改善[3] - 2020年以来新能源车、光伏等先进制造业崛起吸引大量同质化产能投放,中下游优势制造业供需矛盾突出,光伏、新能源车等出现企业大面积亏损,而中上游传统行业在供给侧改革后价格和盈利提升,本轮“反内卷”对新兴产业改善作用更明显[4] “供给侧改革”与“反内卷”对比 - 产能过剩阻碍经济发展质量提升是二者共性,但当前产业结构优化,“供给侧改革”受益的是中上游传统产业,本轮“反内卷”核心针对新兴优势制造业[5] - 政策方面,本次反内卷手段更温和,新兴产业民企占比高,行政手段使用范围和执行效率弱于国央企主导的中上游行业,且政策态度侧重于“引导规范”[7] - 平衡“反内卷”与“稳就业”视角下,“稳就业”优先级提升可能掣肘“去产能”手段力度,本次“反内卷”积极引导属性大于强制退出属性[8] “反内卷”政策进展 - 年初市场监管总局邀请企业开展反内卷座谈会,6月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倡议,头部车企取消降价,头部光伏玻璃企业减产,7月工信部强调治理光伏产业低价无序竞争,后续顶层政策值得期待[9] 投资建议 - 建议依次关注光伏产业链(优先关注硅料、玻璃龙头企业)及储能相关环节、锂电产业链、新能源整车、成熟制程晶圆代工;出现产能过剩的中上游传统行业;部分新兴非制造业如电商[10][11] 相关数据 - 2015年钢铁、水泥熟料CR10分别为34.2%、53.3%,煤炭CR8仅35.5%,铜、铝等有色金属价格跌破平均成本线[3] - 1 - 5月中国汽车行业利润下降11.9%,截至7月3日螺纹钢价格、水泥指数及焦炭期货价格分别为2015年低点的1.8/1.4/2.1倍,2024年末钢铁/水泥/煤炭行业销售净利率相比2015年提升了13.1pct/0.7pct/5.9pct[4] - 光伏硅料、组件价格自2023年以来跌幅近90%,碳酸锂跌至6万元/吨的成本线附近[4] 相关表格 - 展示2015 - 2017年重要会议与文件对供给侧改革的表述[25] - 整理2023年末以来中央层面关于反内卷的表述[27] - 显示光伏、锂电行业民企占比较高[28] - 列举2024年以来“反内卷”方向的行业自律和地方引导性政策[29] - 呈现部分出现“内卷”现象的行业资产周转率、毛利率及净利润率变化[31]
哪些行业将受益于“反内卷”政策?
东吴证券·2025-07-06 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