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核心观点 - 当前处于人形机器人产业化“破晓时刻”,量产元年已开启,科技巨头投入有望驱动行业迭代加速并突破,商业化落地可期 [1][7][84] - 政策支持、入局者增加及AI大模型赋能推动行业加速发展,市场对人形机器人需求增长,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1] 行情复盘 人形机器人行情回顾 - 2024年1月至2025年6月26日,人形机器人指数高波动、高弹性,多次跑赢Wind全A指数,超额收益源于技术突破兑现和政策催化 [2][12] 融资情况 - 2024年1月 - 2025年2月,全国人形机器人领域融资993笔,总融资额1802.52亿元,覆盖全产业链环节,北京融资额443.2亿元居首 [13] - 产业成熟需跨越技术成本关、场景渗透关和区域协同关 [13] 政策 - 国家提出2025年和2027年人形机器人发展目标,各省市密集出台政策支持,以资金扶持、场景落地、技术创新为核心 [18]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列为国家未来产业战略重点 [18] 产品 国外 -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进展迅速,2025年计划生产1万台,2026年月产能达1万台,2027年月产能达10万台,有望降低成本并加速商业化 [23][24] - Figure AI在硬件、AI模型和商业化落地取得突破,2025年公布大模型Helix,计划扩大规模并加速量产 [28][33] - 1X Technologies获融资,发布NEO GAMMA版本;波士顿动力推出电动版Atlas;Agility Robotics的Digit V2投产 [36][37][38][39] 国内 - 2024 - 2025年中国市场爆发式增长,整机公司超80家,不同背景玩家涌入,产品具竞争力且推进量产 [42] - 创业先锋企业以低价策略竞争;科技巨头技术赋能和资本运作;车企利用优势加速产业化 [44] - 价格从百万级降至十万级以下,加速市场教育和普及,带来多方面市场变化 [45][48] 2025年量产与商业化 量产规划与场景落地进度 - 2025H2是量产验证关键窗口期,多家公司计划2025年初步量产,应用落地遵循“工业制造实训→B端场景扩展→家庭服务普及”递进 [3][47][49] 硬件端 - 产业链涵盖上中下游,协同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 [50] - 精密减速器分谐波、RV、精密行星减速器,全球谐波减速器“一强主导”,国产在部分性能接近国际水平,有替代空间 [54][55][58][62] - 人形机器人为精密减速器带来数百亿增量市场,不同厂商选型方案不同,谐波+精密行星减速器方案有成本优势 [64][65] 软件端 - 具身智能大模型是关键但薄弱环节,发展滞后于硬件,是制约实用化和普及化的瓶颈 [67] - AI大模型为人形机器人注入灵魂,国内外厂商自研大模型,推动其向智能化和人性化发展 [68][71] 需求端 人口老龄化与用工成本 - 全球老龄化加剧,劳动力缺口扩大,催生机器代人需求,“机器人+养老”成可行方式 [74][75] - 用工成本攀升,机器人成本降低,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价格可接受度高 [79] 市场规模 - 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有望达200亿美元,CAGR高达77.83%,中国市场规模将达50亿美元,远期空间广阔 [82] 投资建议 - 关注进入或有望进入特斯拉供应链的核心公司 [7] - 关注有望进入华为供应链的核心公司 [7] - 关注掌握核心零部件技术并低成本量产的公司,以及受益于大规模应用的国产零部件优质公司 [7]
2025年中期人形机器人行业投资策略报告:量产破局,链动新机-2025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