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以下是量化模型与因子的详细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国信金工指数增强组合 模型构建思路:以多因子选股为主体,分别构建对标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及中证A500指数的增强组合,通过收益预测、风险控制和组合优化三部分实现稳定超额收益[11][12]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收益预测:基于多因子模型筛选股票 - 风险控制:控制行业暴露、风格暴露等约束条件 - 组合优化:采用组合优化模型调整权重,最大化因子暴露 2. 模型名称:单因子MFE组合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组合优化的方式检验单因子在控制实际约束条件下的有效性[40]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目标函数:最大化单因子暴露 - 约束条件:包括风格暴露、行业暴露、个股权重偏离、成分股内权重占比等 - 优化模型公式: - 其中,( f )为因子取值,( w )为股票权重向量,( w_b )为基准指数成分股权重向量,( X )为风格因子暴露矩阵,( H )为行业暴露矩阵,( B_b )为成分股标识向量[40][41]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估值类因子(BP、单季EP、EPTTM等)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财务指标与市值的比值衡量股票估值水平[17]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BP:净资产/总市值 - 单季EP:单季度归母净利润/总市值 - EPTTM:归母净利润TTM/总市值 2. 因子名称:成长类因子(单季净利同比增速、单季营收同比增速等)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财务指标的同比增长率衡量公司成长性[17]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单季净利同比增速:(本期单季度净利润-去年同期单季度净利润)/去年同期单季度净利润 - 单季营收同比增速:(本期单季度营业收入-去年同期单季度营业收入)/去年同期单季度营业收入 3. 因子名称:盈利类因子(单季ROE、单季ROA等)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财务指标衡量公司盈利能力[17]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单季ROE:单季度归母净利润2/(期初归母净资产+期末归母净资产) - 单季ROA:单季度归母净利润2/(期初归母总资产+期末归母总资产) 4. 因子名称:流动性类因子(一个月换手、三个月换手等)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交易数据衡量股票流动性[17]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一个月换手:过去20个交易日换手率均值 - 三个月换手:过去60个交易日换手率均值 5. 因子名称:分析师类因子(预期EPTTM、三个月盈利上下调等)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分析师一致预期数据衡量市场预期变化[17]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预期EPTTM:一致预期滚动EP - 三个月盈利上下调:(过去3个月内分析师上调家数-下调家数)/总家数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国信金工指数增强组合: - 沪深300指数增强组合:本年超额收益7.76%[5] - 中证500指数增强组合:本年超额收益9.34%[5] - 中证1000指数增强组合:本年超额收益14.45%[5] - 中证A500指数增强组合:本年超额收益9.03%[5] 2. 单因子MFE组合: - 沪深300样本空间中,标准化预期外收入因子最近一周超额收益1.11%[19] - 中证500样本空间中,标准化预期外盈利因子最近一周超额收益1.01%[21] - 中证1000样本空间中,DELTAROE因子最近一周超额收益1.77%[23] - 中证A500样本空间中,特异度因子最近一周超额收益0.93%[25] - 公募重仓指数样本空间中,特异度因子最近一周超额收益1.06%[27]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估值类因子: - BP因子在沪深300样本空间中最近一周超额收益0.67%[19] - 单季EP因子在沪深300样本空间中最近一周超额收益0.74%[19] 2. 成长类因子: - 单季营利同比增速因子在中证1000样本空间中最近一周超额收益1.24%[23] - 单季净利同比增速因子在中证500样本空间中最近一周超额收益0.55%[21] 3. 盈利类因子: - DELTAROE因子在公募重仓指数样本空间中最近一周超额收益1.00%[27] - DELTAROA因子在中证500样本空间中最近一周超额收益0.67%[21] 4. 流动性类因子: - 一个月换手因子在沪深300样本空间中最近一周超额收益-0.44%[19] - 三个月换手因子在公募重仓指数样本空间中最近一周超额收益-0.32%[27] 5. 分析师类因子: - 预期EPTTM因子在中证A500样本空间中最近一周超额收益0.56%[25] - 三个月盈利上下调因子在沪深300样本空间中最近一周超额收益-0.53%[19]
多因子选股周报:成长因子表现出色,中证1000指增组合年内超额14.45%-20250712
国信证券·2025-07-12 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