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通信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通信设备制造评级为增持(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探讨星链商业化成功的三个核心要素,即供给侧卫星发射和量产能力领先、需求侧各领域需求旺盛、技术侧全面技术创新打造护城河,建议关注全球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机遇 [1] - 认为Starlink业务有望保持快速增长,其他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或扩容有望改变行业格局,建议关注全球卫星互联网发展机遇 [5] 各部分总结 供给侧 - Starlink星座规划总规模4.2万颗,分两代建设,截至2025年7月10日,累计发射卫星超9000颗,在轨超7000颗,全球运营150 + 个信关站址,已在140个国家及地区推出服务,总带宽容量近350Tbps [2][10][14] - 发射能力方面,依托自研火箭高频发射和可回收技术,“星舰”单次运力突破百颗卫星,猎鹰9号发射具自主可控、高周转效率、高经济性特点,星舰投入使用有望促成发射拐点 [2][18][23] - 制造能力方面,卫星与用户终端量产能力全球领先,引入行业领先供应商保障供应链自主,规模化生产和自建供应链降低生产成本 [28][30][32] 需求侧 - To C应用方面,目标市场为偏远地区消费者接入,凭借低轨技术优势和竞争力定价拓宽场景,在美国成为第二大宽带卫星运营商,改变竞争格局 [34][37][39] - To B应用方面,航空、海事、陆地交通等领域应用广泛,手机直连卫星业务持续突破,已开展技术验证与商用部署,全球合作版图扩大 [41][44][50] - To G应用方面,涵盖民用和军事应用,推出军用星盾,美军积极开展测试和试点应用 [53] - 全球化运营方面,潜在市场容量超1300亿美元,服务已遍及140个国家,用户分布分散化、全球化,通过与当地运营商合作打通出海壁垒,预计2030年业务收入可达275亿美元,CAGR为23% [58][60][66] 技术侧 - 网络基本架构涉及卫星、地面通信、用户终端等,技术专利目标是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覆盖和信号质量 [69] - 载荷技术方面,卫星采用平板设计,配备相控阵天线、霍尔离子推进器等,引入星间激光链路,代际升级加强通信性能,V2 mini引入先进氩气霍尔发动机 [70][73][74] - 天线技术方面,卫星端及用户端均为相控阵天线,具有多波束成形、波束赋形等优势,SpaceX多数专利聚焦此领域 [79][80][81] - 终端设计方面,有五种版本,使用电子相控阵天线,适应不同场景需求,准入门槛低,适用场景广 [88][89] 商业航天行业数据及事件跟踪 - 火箭发射方面,我国商业火箭取得新突破,如朱雀三号试车成功、天兵科技天龙三号完成总装等,还有美、日等国火箭发射相关事件 [99][100][105] - 卫星应用方面,手机直连应用深化,如Vi与AST SpaceMobile合作、澳讯推出Starlink卫星短信服务等,还有卫星制造、星座部署等相关事件 [106][107][109] - 航天运载器方面,各国加码深空探测,我国“梦舟”试验成功、神舟二十号出舱活动圆满完成,还有日本、德国相关航天任务情况 [112][113][115] 行业政策与投融资 - 政策方面,中国证监会发布科创板相关意见,四川印发产业实施方案,支持商业航天发展 [116][117] - 投融资方面,蓝星光域、穿越者等多家公司获得融资,用于业务发展和产品研制 [118][119][120]
商业航天:星链商业化有哪些启示?
华泰证券·2025-07-14 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