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核心观点 国内物价持续低迷,需实施更积极有为政策走出困境,7月政策窗口期更多利好政策有望加速落地,市场风险偏好或继续回升,应关注业绩超预期个股及部分行业板块机会 [1][3][6] 物价情况 CPI - 自2023年4月以来始终在0附近徘徊,6月同比0.1%、环比-0.1%,核心CPI已连续四个月上升 [1] - 非食品物价和服务物价表现好于食品和消费品,食品CPI低位徘徊,部分服务消费领域价格同比相对较好 [1] - 6月猪肉CPI当月同比为-8.5%,价格下跌明显,后续供给或降、价格有望回升 [1] PPI - 6月同比-3.6%、环比-0.4%,同比已连续33个月为负,本轮下跌范围更广、幅度更大、现阶段支撑因素少 [2] - 6月环比较弱因部分原材料制造业价格季节性下行、绿电增加带动能源价格下降、出口占比较高行业价格承压 [2] - 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PPI同比降幅均未收窄,新兴产业PPI跌幅也未明显收窄 [2] 物价低迷原因 国内 - 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拖累上下游产业链物价 [3] - 居民收入及预期不乐观、资产缩水,消费需求不足,消费降价刺激政策使CPI低位徘徊 [3] - 2023年以来新兴产业产能过剩,产品价格和利润走低 [3] 海外 -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影响国内PPI [3] - 出口后续贸易谈判局势不确定,外需可能减少,或进一步拖累PPI [3] 应对策略 宏观政策 - 用好用足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扩大政府主导投资需求,专项债券等适度超前发力,财政与其他政策协同发力 [3] - 适时降准降息,用好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3][5] 消费拉动 - 需求端提高居民报酬收入、稳定财产性收入 [5] - 供给端在服务消费、新消费等领域实施支持政策,扩围提质实施“两新”政策,加力实施“两重”建设 [5] 产业发展 - 加力推进部分产业产能出清与结构升级,“防内卷” [5] - 推动“卡脖子”产业升价和国产替代,引导企业规范竞争 [5] 市场情况 海外 - 前期抑制市场风险偏好的负面因素持续释放,海外科技股连续反弹 [6] - 6月FOMC会议上调失业率和通胀预期,后续美国经济“滞涨”预期上升 [6] - 近期美联储释放降息信号,市场情绪回暖 [6] 国内 - 经济数据平稳且有韧性,前期稳增长政策已消化,市场期盼新一轮宏观政策加码 [7] - 7月政治局会议时间窗口政策预期提升,多领域新政策有望落地 [7] - 7月11日财政部发布通知,长周期考核指标调整,更多长线资金有望入市 [7] 市场机会 - 关注中报业绩超预期个股机会 [8] - 关注前期波动的部分科技成长板块,如新消费、创新药等成长性行业 [8] - 银行、非银金融、公用事业等偏稳定行业在风险未完全释放时有配置价值 [8]
周观点:关注7月政策窗口期的落地机会-202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