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与家庭小型化重塑汽车消费底层逻辑,车市正从“第三、四消费时代”向“第五消费时代”过渡,形成需求分层 [2] - 价格战虽刺激短期销量,但侵蚀品牌信任,行业NPS创新低,部分品牌守住高NPS,未来竞争关键是“心智迁移” [2] - 品牌净推荐值(NPS)是销量持续性先行指标,2025上半年行业NPS跌至54.9,低价区间用户贬损严重,部分品牌高NPS形成正循环 [2] - 完成“品牌心智迁移”可将高NPS转化为市占率,如问界、理想等成功案例 [2] - 反内卷大潮下,推荐具备品牌价值企业,中高端品牌推荐理想汽车、华为系、小米、蔚来,中低端产品市场需观察,建议关注比亚迪、吉利、长城汽车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消费习惯变迁 中国人口结构变迁 - 中国经历四次婴儿潮,第一次(1949 - 1957)新增约1亿人,第二次(1962 - 1973)新增超3亿人,第三次(1986 - 1990)新增约2亿人,第四次(2016 - 2017)小幅度回升后快速下降 [5] - 60岁以上人口占比持续上升,21世纪后增速加快,结婚登记对数先升后降,离婚率长期攀升,中国进入低生育率时代 [6] - 一人户占比持续上升,二人户占比趋于稳定,三人户及以上占比持续下降,家庭呈现小型化、多元化趋势 [12] 消费趋势变迁中,多种形态并存 - 中国处于多个消费时代并存时期,参考日本“五个消费时代”框架,各时代对中国车市有不同潜在映射 [16] - 第一消费时代(1912 - 1937),中国车市早期汽车主要作公务用车,私人消费极少 [16] - 第二消费时代(1945 - 1974),中国车市发展中期,消费者倾向大尺寸、多座位车型 [16] - 第三消费时代(1975 - 1997),中国车市消费者对个性化需求凸显,豪华品牌和小众车型受青睐 [17] - 第四消费时代(1998 - 2020),中国车市追求性价比,阶段性去品牌化,本土品牌市场份额扩大 [22] - 第五消费时代(2021 - 2043),中国部分一线城市有初步迹象,消费者更关注汽车品牌价值观和情感内涵 [23] 管中窥豹:中产车市蓬勃发展 - 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中产车市以家庭用户为主,自驾游诉求突出 [27][32] - 多孩家庭与自驾游助推中产车市消费大车化、多功能化和多座化,2023年已购和预购相关车型占比上升 [33][36] - 中产购车用户集中在大城市,以男性、高学历、80后、90后为主,选择电动车意愿和对强势品牌关注更高 [37][39] - 汽车消费市场从政策驱动转向用户端需求分层竞争,车企需“读懂用户” [41] 品牌将成为破局内卷的重要武器 口碑与服务是激励因素,而价格战冲击用户信任 - 约45%用户曾主动推荐所购品牌,约20%推荐成单,行业平均推荐效率约2.3人次 [44] - 自2021年以来,行业NPS指数波动下滑,2025H1跌至54.9,推荐者比例降至64.7%,贬损者比例升至9.8%,低价区间用户NPS降幅明显 [46] - 理想汽车NPS达79.1居首,销量稳定和服务基础设施提升支撑其表现;问界NPS为74.8保持领先,小米汽车NPS处高位,比亚迪NPS降至51.0低于行业均值 [47][53] - 新能源用户推荐动因中产品体验占主导,口碑推荐权重走高,非推荐用户首要顾虑是“价格管理”,产品体验与售后服务也是核心顾虑 [52][54] 存量竞争时代,品牌是重要突围手段之一 - 品牌竞争核心是用户心智优先级,心智迁移是品牌穿越周期关键,如理想、小米等案例 [56] - 心智迁移需保留旧信任、响应新张力、具备迁移能力、有清晰叙事逻辑和产品兑现,产品体验对心智迁移关键 [56][58]
中长期维度的投资框架补充(1):消费正在多样化,品牌和产品是走出内卷的重要砝码
申万宏源证券·2025-07-22 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