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港交所估值复盘显示下限基本为30倍PE,上限可达近70倍,基本面和流动性是核心驱动因子 [6] - 当前港交所PE 38倍,美联储处于降息环境,背靠中国内地,看好公司投资价值,其盈利核心因子ADT受总市值和换手率影响,港交所改革使新经济行业市值占比提升,南向资金推高ADT、改善换手率 [6] - 坚定给予买入评级,相对PE估值法下公司上行空间24%,预计2025 - 2027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5、179、188亿港元,yoy分别+26%、+9%、+5% [6] 各部分总结 估值复盘 - 2014 - 2015年PE∈【29,67】,受益于沪港通开通、H/A折价、公募/险资投资松绑,港交所估值在15年3月快速上行 [6] - 2017 - 2018年PE∈【28,54】,16年末深港通开启为南向流入提供条件,经济复苏使企业盈利向好、港股估值洼地吸引资金流入,18年中美摩擦及美联储加息使港交所估值回落 [6] - 2020 - 2021年PE∈【29,68】,港交所针对未盈利科技企业、中概股革新IPO上市制度,市场认可其新经济、中概股枢纽地位,叠加全球低利率资产荒,内外资流入港股市场 [6] 下一阶段估值催化 - 内部因素:IPO改革重点转向支持AH上市导流与中概股归回,AH导流使A+H IPO募资占港股IPO的72%,中概股回流已有33家中概股回流,有30家潜在回归中概股可为港股带来ADT增量 [61][63][64] - 南向资金流入:在美元降息、国内低利率与资产荒背景下,南向机构资金向港股倾斜,交易成本下行驱动南向个人投资者加速进入港股,公募基金持有港股仓位创历史新高,险资举牌港股公司增多,南向个人关注交易成本 [71][72][73] - 不同ADT下港交所业绩与市值:港交所依赖从每日成交额中抽佣,轻资产模式下支出端刚性,EBITDA率维持70%+、分红率稳定90%+,港交所PE与ADT、业绩均呈正相关 [86][87] 估值与盈利预测 - 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027E营收分别为270、290、299亿港元,yoy分别+21%、+8%、+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5、179、188亿港元,yoy分别+26%、+9%、+5%,EBITDA利润率分别为74%、76%、77% [92] - 关键假设:预计2025 - 2027E港股ADT保持在2524、2737、2990亿港元,yoy分别为+110%、+8%、+9%;南向ADT分别为1205、1900、2540亿港元,对港股ADT贡献提升至2027E的42%;新增上市公司分别为80、85、90家 [7][8][93] - 相对PE估值法:选取洲际交易所、纳斯达克、伦敦证券交易所、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作为可比公司,2025E可比公司PE均值为26.37倍,考虑港交所ROE高于可比公司均值且港股流动性和市场结构佳,给予港交所2025E 42倍PE,对应合理市值6920亿港元,较当前上行空间24% [100][102]
香港交易所(00388):成长性可验证,有望迎来重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