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图公司(01357):AI赋能,影像产品业务持续呈现高增长
国泰海通证券·2025-07-29 19:4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美图公司“增持”评级 [1][10][1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影像产品加速全球化拓展,合作阿里加快生产力场景应用拓展,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0.19、0.24和0.29元,采用目标价均值对应目标价11.28港元,给予“增持”评级 [10] 财务摘要 - 2023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26.96亿、33.41亿、42.1亿、50.53亿、60.1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9.3%、23.9%、26.0%、20.0%、19.0% [4] - 2023 - 2027年毛利润分别为16.56亿、22.94亿、29.44亿、35.74亿、42.96亿元 [4] - 2023 - 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3.78亿、8.05亿、8.59亿、10.85亿、13.0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01.8%、112.8%、6.6%、26.3%、20.1% [4] - 2023 - 2027年PE分别为40.00、16.50、56.47、44.70、37.23,PB分别为3.92、2.69、8.22、6.93、5.84 [4] 交易数据 - 52周内股价区间为2.12 - 11.18港元,当前股本45.66亿股,当前市值460.27亿港元 [7] 公司业务情况 - 2024年总营收33.4亿元(同比+23.9%),毛利率68.7%(同比+7.2pct),年内利润8.06亿元(同比+120%) [10] - 影像与设计产品业务为第一大主营,2024年收入20.86亿元(同比+57.1%),占收入比重62.4%(同比+13.2pct) [10] - 2024年12月,公司总MAU达2.66亿人(同比+6.7%),中国内地MAU达1.71亿人,中国内地以外MAU达9450.5万人(同比+21.7%) [10] - 截至2024年底,总付费订阅用户超1261万人,订阅渗透率提升1pct至4.7% [10] - 2024年研发费用9.1亿元(同比+43.3%),算力等成本3.4亿元(同比+84.1%),结合AI打造创新功能玩法 [10] - 2022年3月推出AI视频编辑工具Wink,截至2024年12月MAU突破3000万人,跃升为第三大应用 [10] - 截至2024年12月底,美图设计室付费用户达113万人(同比+30%),收入约2亿元(同比翻倍);开拍MAU突破百万人,成“口播视频制作”赛道第一产品 [10] - 2024年针对中国内地以外市场推出商拍设计及口播视频产品 [10] - 2025年5月获阿里2.5亿美元可转债投资,双方将在多领域合作,阿里推广美图工具并提供技术支持,美图承诺三年采购不低于5.6亿元云服务 [10] 财务预测 资产负债表 - 2023 - 2027年货币资金分别为6.41亿、13.01亿、25.15亿、36.79亿、50.69亿元 [11] - 2023 - 2027年应收账款及票据分别为12.87亿、13.03亿、13.1亿、15.72亿、18.71亿元 [11] - 2023 - 2027年存货分别为0.54亿、0.73亿、0.88亿、1.03亿、1.19亿元 [11] 利润表 - 2023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26.96亿、33.41亿、42.1亿、50.53亿、60.13亿元 [11] - 2023 - 2027年营业成本分别为10.4亿、10.47亿、12.67亿、14.79亿、17.17亿元 [11] - 2023 - 2027年销售费用分别为4.28亿、4.83亿、5.89亿、7.07亿、8.42亿元 [11] 现金流量表 - 2023 - 2027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4.13亿、7.46亿、10.67亿、9.85亿、11.73亿元 [11] - 2023 - 2027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6.45亿、0.07亿、1.39亿、1.73亿、2.11亿元 [11] - 2023 - 2027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0.81亿、 - 1.04亿、 - 0.05亿、 - 0.05亿、 - 0.05亿元 [11] 主营业务分项假设 - 影像与设计产品:预计2025 - 2027年全球付费用户数分别为1576万、1923万、2308万人,同比增速分别为25%、22%、20%;订阅付费率分别为5.9%、6.9%、7.7%,同比分别增长1.2pct、1.0pct、0.8pct;订阅用户平均年化收入分别为205元、210元、215元 [13] - 美业解决方案: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同比分别下滑10%、5%、5% [13] - 广告: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同比增长10% [13] 估值情况 - PE估值法:参考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126倍PE估值,给予公司2025年50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10.43港元 [13] - PS估值法:参考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12倍PS估值,给予公司2025年12倍PS估值,对应目标价12.13港元 [13] - 采用平均值对应目标价11.28港元 [13] 可比公司估值 PE估值 - 焦点科技2024 - 2026年PE分别为36、30、25倍,万兴科技分别为 - 90、275、151倍,虹软科技分别为110、79、60倍,均值2025E为128倍 [15] PS估值 - 焦点科技2024 - 2026年PS分别为10、9、8倍,万兴科技分别为10、9、8倍,虹软科技分别为24、19、15倍,均值2025E为12倍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