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纳思达(002180):公司深度报告:被低估的国产打印机核心资产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3][9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全球打印机市场的龙头,旗下奔图竞争力持续提升,龙头地位不断巩固;极海微作为国内半导体领域领军企业,汽车、工业等领域拓展打开成长新空间 [3][9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打印机业务:手握核心硬科技,全球头部厂商国际化前景广阔 - 国际化成果显著:奔图是全球打印机头部厂商,销售网络遍及全球 110 多个国家及地区,2024Q4 全球打印机市场中,奔图市占率排名全球第五,市场份额达 2.9%,2025Q1 达到 3.1%;打印机行业技术门槛和专利壁垒较高,全球拥有完整能力的激光打印机品牌厂商仅约十家;奔图自主研发主控 SoC 芯片等核心零部件,十余年自主研发实现国内打印产业全面破局,自身硬科技实力不断提升,已获得超 6200 项专利,建成全球单园区最大、产能最高的激光打印机产业园,海外出货量占比近 50% [1][10][13] - A3 高端产品+AI 布局:2024 年奔图 A3 打印机面世取得亮眼成绩,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覆盖主流市场,2024 年 A3 打印机销量同比增长 131.44%,第四季度环比增长 401.41%;消费级市场持续拓展,奔图推出"智能网络共享"等功能,发布文景 AI 智能公文生产系统;2024 年公司耗材销售量同比增长约 14.8% [1][23][24] - 安全可靠测评核心领域:大国博弈趋势延续,看好自主可控大势所趋,政策高度关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地方政府也出台政策支持国产化推进;2025 年 7 月 1 日,打印机主控芯片进入安全可靠测评名单,公司已实现国产打印机核心 SoC 芯片自主可控,掌握打印机各级源代码和完整的软固件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打印机引擎;2024 年奔图在金融等重点行业不断取得突破,信创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 50%,2025 年上半年奔图业绩端保持快速增长 [1][32][36] 芯片业务:汽车电子、工业等领域多点开花,打造核心竞争力 - 深耕半导体行业 20 余年,引入重要投资者后加速发展:极海微电子成立于 2004 年,是国内专业的打印机芯片设计公司和打印机通用耗材芯片的全球供应商;2020 年引入国家大基金等重要投资者,投后估值达 190 亿元;引入重要投资者后,极海微电子在产品、市场等方面取得多项成就,2024 年芯片销量 6.15 亿颗,同比增长 26.01% [2][49][52] - 覆盖打印机芯片设计全产业链,打造自主可控安全芯片:极海微拥有 CPU 设计技术等核心技术,旗下拥有打印机主控 SoC、耗材芯片等多类产品;拥有两款打印机主控 SoC 芯片,分别适用于桌面激光打印机等不同场景 [2][56] - 深耕集成电路设计多年,汽车电子等领域打造丰富产品矩阵:极海微团队拥有 20 年集成电路设计经验和嵌入式系统开发能力,产品包括微控制器与处理器、传感器、汽车电子芯片等几大类,可满足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 [2][62] - 多点布局,汽车电子、工业等领域取得重要成果:汽车电子领域,多款芯片在国内外主流车厂均实现了项目定点,开始进入批量出货上车;工业领域,针对 AI、机器人等领域进行布局,相关部分产品已实现批量出货;2025H1 极海微营业收入约 5.56 亿元,同比下降约 18%,但工控、汽车等非耗材芯片营收约 2.54 亿元,同比增长约 52% [2][71][75]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盈利预测与业务拆分:芯片业务预计 2025 - 2027 年增速分别为 15%、20%、30%,毛利率分别为 43%、43%、43%;通用耗材及配件业务预计 2025 - 2027 年增速分别为 10%、10%、10%,毛利率分别为 31%、31%、31%;原装打印机及耗材业务考虑剥离利盟和不考虑剥离利盟两种情况进行预测;其他业务预计 2025 - 2027 年增速分别为 10%、10%、10%,毛利率分别为 36%、36%、36%;主要费用率(考虑剥离利盟)方面,预计 2025 - 2027 年销售费用率分别为 9%、7%、7%,管理费用率分别为 8%、6%、6%,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6%、5%、5%;剥离利盟给公司带来的利润端的影响约为 6.5 亿元 [77][78][87] - 估值分析:采取分部估值法对公司进行估值,打印机业务给予 2025 年 43X PE,对应目标市值为 357 亿元;芯片业务采取 PS 估值方法,给予 2025 年 21X PS,对应目标市值为 203 亿元;通用耗材及配件业务给予 2025 年 25X PE,对应目标市值为 27 亿元;基于 2025 年盈利预测数据,公司合理市值在 586 亿元左右 [89][92][94] - 投资建议:考虑此次剥离利盟以及重大资产出售产生的影响,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3.93/13.56/19.06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85X、25X、18X;在不考虑剥离利盟及该情景下潜在的商誉减值风险,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为 12.83/14.49/20.28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26X、23X、17X [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