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量价行业轮动组合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动量、交易波动、换手率、多空对比、量价背离、量幅同向六个维度的量价因子,通过单因子测试筛选出11个有效因子,构建复合因子进行行业轮动[7]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每月末从中信一级行业(剔除综合和综合金融)中选取复合因子值最高的五个行业 - 因子等权加权,行业间等权加权[8] 模型评价:逻辑性强,历史表现优异 2. 模型名称:"正预期与非拥挤"行业组合 模型构建思路:结合分析师预期复合因子和拥挤度指标,剔除拥挤度最低的15个行业后选择预期因子值最高的五个行业[11]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分析师预期复合因子包含:分析师预期变化、市场信心、报告覆盖加速度、机构覆盖加速度、财务报表超预期、业绩预告超预期 - 拥挤度指标由6个量价因子构建 - 每月末剔除拥挤度最低的15个行业后,选择剩余行业中分析师预期复合因子值最高的五个行业[11]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量价行业轮动组合 - 累计收益:797.59%(2010-2025/7) - 累计超额收益:686.47%(vs行业等权) - 7月收益:5.54% - 7月超额收益:0.82% - 2025年前7月超额收益:4.36% - 月胜率:100%[9][10] 2. "正预期与非拥挤"行业组合 - 累计收益:1145.44%(2010-2025/7) - 累计超额收益:1034.33%(vs行业等权) - 7月收益:6.74% - 7月超额收益:2.02% - 2025年前7月收益:5.25% - 2025年前7月超额收益:-4.08%[11]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二阶动量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价格二阶变化趋势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Closet EWMA(Closet−mean(Closet−window1:t),window2)−delay(mean(Closet−window1:t),window) 其中: - Closet为当期收盘价 - EWMA为指数加权移动平均 - window1和window2为不同时间窗口[8] 2. 因子名称:动量期限差 因子构建思路:比较不同期限价格动量差异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Closet−window1Closet−Closet−window1−Closet−window2Closet−Closet−window2[8] 3. 因子名称:成交金额波动 因子构建思路:衡量成交金额波动性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STD(Amount)[8] 4. 因子名称:换手率变化 因子构建思路:比较不同窗口换手率均值变化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Mean(turnovert−window2:t)Mean(turnovert−window1:t)[8] 5. 因子名称:多空对比总量 因子构建思路:综合衡量多空力量对比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i=t−windowt[Highi−Lowi(Close−Low)−(High−Close)×(Volume EWMA×Close)][8] 6. 因子名称:量价背离协方差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排名协方差捕捉量价背离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rank{covariance[rank(Close),rank(Volume),window]}[8] 7. 因子名称:量价相关系数 因子构建思路:直接计算量价相关性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correlation(Close,Volume,window)[8] 因子的回测效果 (注:报告中未单独披露各因子测试结果,仅展示复合模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