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预期成长策略 - 构建思路:通过分析师预期增速(gf)筛选高成长性行业,优先配置预期增速最高的资产[5][6] - 具体构建过程: 1. 计算行业预期净利润增速 ,其中 为净利润, 为分析师预期[21][23] 2. 按 排序,选取Top组行业(如无烟煤、电力电子等)[14][35] 3. 动态跟踪优势差 ,确保头部资产趋势持续[21][23] 2. 模型名称:实际成长策略 - 构建思路:基于业绩动量()筛选超预期行业,聚焦成长期资产[6][25] - 具体构建过程: 1. 计算行业实际净利润增速 [25][27] 2. 结合超预期因子(sue、sur、jor)筛选 最高的行业(如聚氨酯、PCB等)[38] 3. 监控优势差 [25][27] 3. 模型名称:盈利能力策略 - 构建思路:在PB-ROE框架下选择估值合理的优质资产[5][40] - 具体构建过程: 1. 计算行业ROE及PB,回归残差 ,选取低残差行业(如锂电池、啤酒等)[40] 2. 结合ROE优势差()判断基本面拐点[29] 4. 模型名称:质量红利策略 - 构建思路:综合股息率(DP)和ROE筛选高分红且盈利稳定的资产[43] - 具体构建过程: 1. 对行业DP和ROE标准化打分,加权求和 [43] 2. 选取高分行业(如公交、玻璃纤维等)[43] 5. 模型名称:价值红利策略 - 构建思路:结合股息率(DP)和市净率(BP)挖掘低估值高分红资产[47] - 具体构建过程: 1. 计算行业DP和BP标准化值,加权排序[47] 2. 优选高分行业(如网络接配及塔设、非乳饮料等)[47] 6. 模型名称:破产价值策略 - 构建思路:筛选低PB和小市值(SIZE)的潜在反转资产[51] - 具体构建过程: 1. 计算行业PB和SIZE的逆序得分 [51] 2. 选取最低分行业(如贸易Ⅲ、印染等)[51] ---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预期成长策略:年化收益26.70%,2019年后超额显著,2025年8月Top行业近3月平均收益32.58%(玻璃纤维)[16][35] 2. 实际成长策略:长期超额显著,2025年8月Top行业近3月平均收益81.60%(PCB)[38] 3. 盈利能力策略:2016-2020年超额显著,2025年8月Top行业近3月平均收益110.06%(网络接配及塔设)[40] 4. 质量红利策略:2016-2017年超额显著,2025年8月Top行业近3月平均收益32.58%(玻璃纤维)[43] 5. 价值红利策略:2021-2023年超额显著,2025年8月Top行业近3月平均收益110.06%(网络接配及塔设)[47] 6. 破产价值策略:2021-2023年超额显著,2025年8月Top行业近3月平均收益17.24%(印染)[51] ---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预期净利润增速() - 构建思路:反映分析师对未来盈利增长的预期[21][23] - 具体构建:,滚动12个月计算[23] 2. 因子名称:实际净利润增速() - 构建思路:衡量历史业绩动量[25][27] - 具体构建:,TTM口径[27] 3. 因子名称:PB-ROE残差 - 构建思路:识别ROE驱动下被低估的资产[40] - 具体构建:回归残差 [40] 4. 因子名称:DP+ROE复合因子 - 构建思路:兼顾分红与盈利质量[43] - 具体构建:标准化后线性加权 [43] 5. 因子名称:DP+BP复合因子 - 构建思路:平衡分红与估值[47] - 具体构建:标准化后加权 [47] ---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优势差()扩张时策略超额显著,2025年8月Top组增速较Bottom组高15%[21][23] 2. :优势差()缓升,2025年8月头部行业增速差7%[25][27] 3. PB-ROE残差:低残差组合在2016-2020年IR达1.2[40] 4. DP+ROE:2016年IR峰值1.5,2023年回升至0.8[43] 5. DP+BP:2021-2023年IR稳定在1.0以上[47]
量化大势研判:预期成长优势差继续扩大
民生证券·2025-08-04 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