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目标价未明确 [4][1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28.54亿港元(同比-2.79%),净利润56.24亿港元(同比-5.49%),拟派中期股息0.63港元/股(同比持平) [1] - 公允价值变动前营业利润52.27亿港元(同比-8%),其中香港业务45.68亿港元(同比+6%),中国内地/澳洲/印度/泰国分别贡献8.7/1.7/0.8/0.2亿港元(同比-12%/-73%/-61%/-76%) [2] - EnergyAustralia税后远期合约价值变动导致公允价值收益由1.72亿港元转为-0.35亿港元,Wooreen电池项目出售确认一次性收益3.95亿港元 [2] 资本开支与现金流 - 非维护性资本开支70亿港元(同比大幅增长),主要用于香港SoC业务(51亿港元)、中国大陆可再生能源及澳洲Wooreen电池项目 [3] - 扣除维护性资本开支的现金流入71亿港元(同比-9亿港元),主要因EBITDAF下降6亿港元及营业资本不利变动13亿港元 [3] 区域战略布局 - 香港:推进529亿港元五年发展规划,SoC业务资本开支占比73% [3][4] - 中国内地:依据风险回报、地理选择性和项目扩张三原则配置资本 [4] - 澳大利亚:通过电池/抽水蓄能等灵活发电组合应对煤电退役挑战,采用合作模式降低资本风险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902/912/921亿港元,归母净利润112/116/120亿港元,对应PE 15.12/14.58/14.12倍 [4] - 静态股息率4.7%,2025年EPS预测4.43港元,每股净资产42.52港元 [4][13] - 当前总市值1693亿港元(收盘价67港元),PB 1.58倍,EV/EBITDA 8.9倍 [6][13] 业务结构分析 - 香港业务贡献营业利润87%(45.68亿港元),为业绩主要稳定器 [2] - 非香港业务普遍承压:澳洲零售毛差下降、中国内地电价下滑导致盈利收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