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财政”系列三:“隐债问责”,有何新变化?
申万宏源证券·2025-08-06 23:21
隐债问责概况 - 2022年以来财政部共通报44起隐债问责典型案例[1][2] - 问责主体从地方政府部门扩展到区县级政府、金融机构和公办学校[2] - 中西部低能级城市如江西、河南、安徽被通报次数较多[3] 2025年新变化 - 2025年两次通报12起案例涉及规模达1410亿元[7] - 更关注基层政府行为,如成都市及13个区政府被问责[3] - 新增隐债投向包括棚改贷款本息和高标准农田项目[4] 改革信号 - 地方财政"三保"承压导致新增隐债用于基层账户统筹[5] - 财税体制改革是防范隐债和破解地方政府"内卷"的关键[6] - 三中全会提出增加地方自主财力和扩大税收管理权限[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