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如何抓住香港本地股的配置机遇
华泰证券·2025-08-10 18:37

香港本地股表现与特征 - 香港本地股和MSCI香港指数自2025年5月23日以来分别上涨10.2%和12.4%,显著跑赢恒生指数(5.3%)和MSCI中国指数(5.9%)[2] - 香港本地股定义为香港本地收入占比高于20%的公司,共663只,总流通市值6.6万亿港币,其中港股通内42只市值合计近6万亿港币[3] - 行业高度集中于金融(68%)和地产(16%),前四大细分行业为银行(45%)、非银金融(23%)、房地产(16%)和公用事业(5%)[4][16][20] - 当前动态股息率4.4%高于恒指总体3.6%,动态ROE 7.3%修复至2015年来90%分位数,但估值仍处历史均值(PB 1.0x,PE 11.8x)[4][17][21][22][24] 投资逻辑与催化剂 - 政策支持香港作为企业出海、资金回流和人民币国际化枢纽,金融中心地位持续强化[5] - 人民币国际化推动金融产品发行与成交活跃度提升,港元偏弱和利率低位(1个月HIBOR 0.96%)维持宽松金融条件[5][28] - 香港房价连续3月环比上升,6月呈现价量齐升态势,经济再通胀预期增强[5][25] - 全球金融板块PB处于近10年高位,香港本地股仅修复至均值,南向资金配置比例仅5.1%(全部港股通平均14.3%)[6] 市场结构与产品现状 - 跟踪香港本地股的主要指数包括MSCI香港、恒生香港35等,但相关被动产品仅3只,总规模不足50亿港币[6][29] - 港股通内香港本地股市值结构显示,汇丰控股、友邦保险、新鸿基地产等大市值公司占据主导地位[3][4] - 当前港股整体估值优势明显,恒指前向PE 11x,低于MSCI新兴市场13.7x和全球主要市场平均水平[48][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