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对“反内卷”政策与2016 - 2017年供给侧改革进行全方位对比,分析两轮政策在背景动因、覆盖行业、实施手段、落地周期及成果等方面异同[2][3] - 认为本轮“反内卷”政策预计前期因学习效应预期升温快、周期持续更长、影响更深远,注重长效机制建设,或取得持久健康效果[5] - 预测年内PPI当月同比稳步回升至 - 1.5%左右,但转正仍需等待;10年期国债短期调整压力来自商品价格小幅反弹,非需求推动难以驱动趋势性熊市;长期来看“反内卷”政策或带来债券利率真正上行拐点[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反内卷”政策脉络梳理 - 2025年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将“反内卷”纳入国家经济治理框架,各行业随后发布实施意见,政策兼顾干预和自律,覆盖央企和民营企业[10][11] - 自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产能过剩问题以来,“反内卷”政策逐步推进,涉及多行业多部门,如水泥、光伏、建筑等行业及工信部、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12][13] “反内卷”与供给侧改革全方位对比 - 背景动因:2015年供给侧改革源于传统重工业产能过剩、企业经营承压、需求侧刺激边际效应递减;2022年10月以来“反内卷”因新兴行业产能过剩、“内卷”呈结构性制度性过剩,工业企业亏损更严重[15][17] - 重点行业:供给侧改革聚焦上游原材料传统行业,由国企主导;“反内卷”覆盖范围广,包括传统、新兴、下游消费相关行业,重点在中下游新兴行业,民营企业多,核心矛盾是“结构性过剩”[24][28] - 政策举措:供给侧改革以“三去一降一补”为工具,行政化手段主导,有量化目标、配套措施和棚改货币化扩需;“反内卷”以市场化手段为主,行政干预温和,目的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不配合大规模需求扩张政策[34][39] - 政策落地周期与成果:供给侧改革落地周期2年,政策力度大见效快,去产能推动商品价格回升、企业利润增长,对利率债影响“先利多、后利空”;“反内卷”预计周期长影响深远,注重长效机制和产能优化升级[42][50] “反内卷”对债市影响展望 - 参考供给侧改革,去产能政策通过预期、商品价格、货币政策、需求侧影响利率债;“反内卷”需求侧偏弱,政策排除大规模需求刺激,货币政策宽松[5][51] - 供给侧改革时商品价格和债券利率上行有1年时滞,“反内卷”政策落地国债利率当月回升,因资金供给与需求节奏及政策落地情况不同;预测年内PPI回升、国债短期有调整压力,长期或带来债券利率上行拐点[60][63]
全方位对比及债市影响剖析:“反内卷”政策能否复制供给侧改革?
东吴证券·2025-08-11 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