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具体行业投资评级 [1][2][3] 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行业正处于"ChatGPT时刻"前夜,预计1-2年内实现关键突破 [1] - 2025H1国内人形机器人整机及零部件厂商平均增长50-100% [1] - 行业最大短板是具身智能AI模型架构问题而非硬件 [1] - VLA模型存在先天不足,视频生成模型驱动的控制路径更具潜力 [1][6] 技术发展路径 短期(1-2年) - 国内政策补贴与应用场景拓展推动市场高速增长 [2] - 整机厂及核心零部件厂商(驱动器/传感器/灵巧手)订单可见度高 [2] - 特斯拉/Figure AI等海外企业量产将加速全球产业链分工 [2] 中期(2-5年) - 端到端具身智能模型有望成为主流架构 [2] - 分布式算力将成为关键基础设施,与5G/6G及边缘计算形成协同 [2] - 投资机会:硬件关注量产驱动器/传感器厂商,软件关注视频生成世界模型AI公司,基础设施关注分布式算力中心 [2] 长期(5年以上) - 家用与工业人形机器人年出货量或达百万级 [2] - 竞争焦点将从技术突破转向成本控制与生态建设 [2] 关键技术瓶颈 - 当前硬件(整机/灵巧手)已满足多数应用需求,量产工程化非根本制约因素 [3] - RL训练缺乏迁移性,需实现类似语言模型的Scaling Law以加速技能学习 [4] - 机器人本体算力仅相当于数个手机(峰值功耗约100W),需依赖工厂/小区级分布式服务器 [5] 模型架构对比 - VLA模型被评价为"傻瓜式架构",真实世界交互数据不足 [6] - 视频生成世界模型路径通过模拟任务再映射控制,收敛速度优于VLA [6] - 需降低视频生成画质要求以减少GPU算力消耗 [6]
WRC2025聚焦(2):人形机器人临近“ChatGPT时刻”,模型架构成核心突破口
海通国际证券·2025-08-12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