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看好(维持)[1] 核心观点 - 国七标准渐进,尾气后处理环节或将迎来新一轮迭代周期[3] - 移动源尾气排放污染分担率居前,机动车尾气治理至关重要,机动车NOx排放量占全国NOx排放总量的34%以上,其中重型货车占机动车NOx排放量的80%[4] - 欧七标准生效落地为国标制定提供前瞻指引,其变化趋势包括尾气排放限值加严、新增制动系统与轮胎颗粒物排放要求等[4] - 国七标准下预计2027-2030年汽车后处理市场增量空间分别为244.2/481.3/635.7/733.1亿元,合计超两千亿元[4] 移动源空气污染分担率居前 - 机动车尾气已成为大气污染主要源头之一,北京、深圳、成都等大型城市机动车污染排放占比超过40%[8] - 2023年全国移动源污染物排放总量为1924.6万吨,其中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占移动源排放比例超过70%[12] - 小型客车是CO和HC的主要排放源,重型货车是NOx和PM颗粒物的主要排放源[16] 汽车污染物生成机理及处理技术路径 - 汽油机生成的污染物主要是CO和HC,柴油机生成的污染物主要是NOx和颗粒物[25][30] - 国六标准下汽油机后处理路线为TWC+GPF,柴油机后处理路线为DOC+DPF+SCR+ASC[35] - EGR技术通过降低燃烧温度和氧气浓度减少NOx生成,柴油车EGR装配率较高,汽油车市场EGR渗透率或有提升空间[37] 历史标准复盘与展望 - 国标排放标准呈现"标准趋严、分段施行、对标国际、部分超越"特点[47] - 国六标准采用WLTC循环替代NEDC循环,测试工况更贴近真实情况[55] - 欧七标准轻型车尾气排放限值与欧六相同,重型车排放限值大幅加严[61] - 欧七新增制动系统与轮胎颗粒物排放要求,并延长车辆使用寿命期[64][66] 国七标准趋势及增量市场 - 国七标准将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监管范围扩展至新能源汽车[77] - 国七或新增非尾气排放颗粒物监管,采用NMOG指标替代THC指标[78] - 国七增量部件集中于冷启动工况减排、氮氧化物减排、监测系统升级三个方向[81] - 汽油机增量部件主要是EHC+TWC+氮氧传感器,柴油机增量部件主要是EHC+ccSCR+ASC等[82] - 预计2027-2030年汽油车后处理市场合计新增约1650亿,柴油车后处理市场合计新增约450亿[93][97]
国七标准渐进,尾气后处理环节或将迎来新一轮迭代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