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绩效及推荐 - 上一周期(8.5-8.18)低价增强策略、改良双低策略、高价高弹性策略分别录得3.5%、3%、6.8%(同期基准4%)[2] - 今年以来三类策略绩效分别为13.5%、26.4%、48.5%(同期基准15.7%),累计超额收益率-2.2%、10.7%、32.8%[2] - 上个周期权益市场快速走高,上证指数突破3700点,万得全A和中证转债分别上涨5.6%、4%,高价高弹策略继续占优[2] - 年初至今改良双低、高价高弹性策略分别有10.7%、32.8%的显著超额收益[2] 低价增强策略 - 策略逻辑:通过贴近债底的价格构建安全边际,保留正股上涨或条款博弈带来的向上弹性[3] - 标的筛选:从正股基本面、转债特征和交易三个维度设立条件,行业集中度≤10%(银行20%)[4] - 上一周期策略绩效为3.47%(同期基准3.96%),今年以来绩效13.46%(基准15.7%)[5] - 最新持仓包括牧原转债、杭氧转债、花园转债等20只,调入业绩增长标的[9][10] - 调仓理由:权益市场快速冲高,全市场中位数突破130元,调入中报业绩增长标的[11] 改良双低策略 - 策略逻辑:选取转债价格和转股溢价率综合较低的标的,兼顾价格与估值弹性[13] - 标的筛选标准与低价增强策略类似,行业集中度≤10%(银行20%)[14] - 上一周期策略绩效2.95%(基准3.96%),今年以来26.38%(基准15.7%)[15] - 最新持仓包括百川转2、金田转债等10只,调出强赎进度较快标的[18] - 调仓理由:双低风格指数上涨2.1%但表现偏弱(中证转债4.0%)[20] 高价高弹性策略 - 策略背景:转债市场表现强势,估值修复至23年以来高位[22] - 策略逻辑:精选高价、低溢价品种,通过行业平衡配置分散风险[22] - 标的筛选标准放宽价格下限要求,剔除价格高于200元的转债[23] - 上一周期策略绩效6.77%(基准3.96%),今年以来48.52%(基准15.7%)[26] - 最新持仓包括中宠转2、洪城转债等10只,调入低溢价高价风格标的[29] - 调仓理由:权益市场持续走高,高价转债表现突出[30]
转债量化类策略更新:权益市场再创新高,高波策略表现强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