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模型与因子总结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因子名称:250日新高距离[11] 因子构建思路:通过计算当前收盘价与过去250个交易日最高价的相对距离,来衡量股票或指数接近历史高点的程度,用于捕捉趋势强度和市场动量[11]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对于给定的证券,在时间点t,其250日新高距离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Closet
代表证券在时间点t的最新收盘价,ts_max(Close, 250)
代表该证券在过去250个交易日中收盘价的最大值[11] 当收盘价创出新高时,该因子值为0;当价格从高点回落时,该因子为正值,其大小表示回落的幅度[11] 2. 因子名称:平稳创新高股票筛选因子[27][29] 因子构建思路:在创250日新高的股票池基础上,结合分析师关注度、股价相对强弱、趋势延续性、股价路径平稳性及创新高持续性等多个维度,筛选出具备更稳健动量特征的股票[27][29]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该因子是一个复合因子,其筛选过程分为多个步骤: * 初筛股票池:筛选出过去20个交易日内曾创出250日新高的股票[20][27] * 分析师关注度筛选:过去3个月内,获得“买入”或“增持”评级的分析师研报数量不少于5份[29] * 股价相对强弱筛选:过去250日涨跌幅位于全市场股票的前20%[29] * 平稳性综合打分:对通过上述条件的股票,使用以下两个指标进行综合打分,并选取排名前50%的股票[29]: * 价格路径平滑性:使用股价位移路程比指标衡量,计算公式为 过去120日涨跌幅的绝对值 / 过去120日日涨跌幅绝对值之和
[27] * 创新高持续性:过去120日的250日新高距离在时间序列上的均值[29] * 趋势延续性筛选:计算过去5日的250日新高距离在时间序列上的均值,并选取该值排序最靠前的50只股票作为最终的平稳创新高股票[29] 因子回测效果 1. 250日新高距离因子 * 应用对象:主要市场指数 (数据截至2025年8月22日)[12] * 上证指数: 0.00%[12] * 深证成指: 0.00%[12] * 沪深300指数: 0.00%[12] * 中证500指数: 0.00%[12] * 中证1000指数: 0.00%[12] * 中证2000指数: 0.06%[12] * 创业板指: 0.00%[12] * 科创50指数: 0.00%[12] * 应用对象:中信一级行业指数 (数据截至2025年8月22日)[13] * 距离新高较近的行业 (因子值均为0.00%): 家电、国防军工、综合、传媒、计算机[13] * 距离新高较远的行业: 食品饮料、煤炭、房地产、银行、消费者服务[13] * 应用对象:概念指数 (数据截至2025年8月22日)[16] * 距离新高较近的概念指数: 数字货币、万得风电、航天军工、汽车零部件、金属非金属、汽车、家用电器等[16] 2. 平稳创新高股票筛选因子 * 应用效果:创新高股票数量 (数据截至2025年8月22日)[20] * 全市场创250日新高股票总数: 1606只[20] * 创新高个股数量最多的行业: 机械 (233只)、医药 (219只)、电子 (174只)[20] * 创新高个股占比最高的行业: 国防军工 (52.94%)、有色金属 (51.61%)、医药 (44.88%)[20] * 应用效果:创新高股票板块分布 (数据截至2025年8月22日)[21] * 制造板块: 512只 (占比33.01%)[21] * 科技板块: 403只 (占比28.64%)[21] * 周期板块: 343只 (占比30.65%)[21] * 医药板块: 219只 (占比44.88%)[21] * 消费板块: 79只 (占比16.42%)[21] * 大金融板块: 43只 (占比18.86%)[21] * 应用效果:创新高股票指数分布 (数据截至2025年8月22日)[21] * 中证2000指数: 613只 (占比30.65%)[21] * 中证1000指数: 275只 (占比27.50%)[21] * 中证500指数: 125只 (占比25.00%)[21] * 沪深300指数: 54只 (占比18.00%)[21] * 创业板指: 19只 (占比19.00%)[21] * 科创50指数: 8只 (占比16.00%)[21] * 应用效果:平稳创新高股票筛选结果 (数据截至2025年8月22日)[30][33] * 最终筛选出股票数量: 48只[30] (例如: 新易盛、胜宏科技、仕佳光子等)[30] * 板块分布: 科技板块 (22只)、制造板块 (12只)[30] * 行业分布: 科技板块中电子行业最多;制造板块中汽车行业最多[30]
热点追踪周报:由创新高个股看市场投资热点(第208期)-20250822
国信证券·2025-08-22 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