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全球航运业脱碳从环保自觉转向强制合规,能源转型成必选项,传统化石燃料及LNG难以满足净零要求,推动行业向绿色替代燃料变革 [2] - 甲醇领跑商业化应用,氨是远洋航运长期潜力方案,但两者面临成本高、能量密度低等制约;生物燃料为现存船队提供过渡,氢与电聚焦短途市场 [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船舶替代燃料的政策背景 - 全球海运业脱碳转向由强制性法规、碳定价和经济奖惩驱动的合规时代,脱碳是必选项 [11] - IMO《2023年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大幅上调目标要求,2030年国际航运单位运输工作二氧化碳排放量平均至少降低40%,零或接近零温室气体排放能源占比至少达5%并争取10%,年度温室气体总排放量至少减少20%并争取30%;2040年年度温室气体总排放量至少减少70%并争取80%;2050年前后力争实现净零排放,使LNG中长期减排路线失效,绿色甲醇等成优先选项 [12][13][15] -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自2024年1月1日将航运业纳入管辖,涉欧航线公司碳排放成财务支出,改变替代燃料需求逻辑 [16][17] -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为清洁氢能设生产税收抵免,为低碳交通燃料提供补贴,拨款资助港口设施,吸引大量私人资本,降低绿色甲醇等生产成本,但特朗普上台后政策转向削弱财政支持 [18][19] - 中国“双碳”目标战略从供给和需求双向发力,供给侧依托造船实力,发布行动纲要提升绿色动力船舶份额、研发新船型;需求侧构建激励与配套体系,形成良性循环 [20][21] 主流船舶燃料现状与局限性 - 当前全球航运业能源结构极度依赖化石燃料,在主要销售市场占比超90%,背后是全球性基础设施网络,新兴替代燃料面临路径依赖挑战 [23][29] - 航运业曾适应IMO 2020限硫令,但只是解决特定污染物排后治理,非能源转型,面对净零排放要求,化石燃料适应能力达极限 [30] - LNG是采用最广泛替代燃料,截至2024年有648艘运营,预计2028年底超1200艘,订单集中在特定船型,加注网络扩张,但因甲烷逃逸难以满足净零排放目标,监管已正视该问题 [31][32][34] 未来替代燃料方案 - 甲醇常温常压为液态,物流优势大,双燃料发动机技术成熟,但体积能量密度低,有安全风险,绿色甲醇成本高、产能有限 [38][41][46] - 氨不含碳,有全球工业基础,但需低温或加压储存,体积能量密度低,有毒性,燃烧产生有害排放物,发动机制造商正控制N2O排放 [48][49][52] - 生物燃料HVO可与现有设施兼容,“直接可用”,减排潜力高,但原料供应不足,面临跨行业竞争,是短期减排路径和现有船队过渡方案 [53][54][57] - 电力推动靠船用电池储能系统,锂离子电池是主流,能实现船上零排放,但能量密度低,适用于短途,且基础设施匮乏、成本高昂 [58][61] - 氢质量能量密度高,但体积能量密度低,储存难,有压缩气态和液态两种方式,有氢内燃机和燃料电池两种动力技术路线,实用化面临储存、基础设施和商业化等问题 [62][63][67] 未来船舶替代燃料发展趋势展望 - 政策与市场驱动下,全球航运业脱碳进入强制合规新阶段,区域政策差异影响燃料选择,催生“绿色走廊”概念 [71][72] - 新造船市场从单一燃料船舶转向多种替代燃料布局,LNG是过渡选择,甲醇崛起,氨订单集中在远洋领域,未来行业将迎来绿色替代燃料多元化格局,不同燃料适用于不同场景 [73][74][77]
能源专题报告:碳中和趋势下的船舶替代燃料前景展望
华泰期货·2025-08-25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