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两广油脂市场调研:弱现实强预期,油脂价格重心预计上移
东证期货·2025-08-26 15:4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棕榈油:看涨;豆油:看涨;菜油:看涨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多数企业对四季度至明年一季度油脂市场看涨,主要因中美、中加贸易关系使美豆与加籽四季度难入中国,豆菜油四季度去库,明年一季度短缺难弥补;但部分企业态度谨慎,菜油方面贸易商进口周边菜油及澳籽到港或使国内不短缺,豆油需关注美豆采购情况 [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调研背景与目的 - 中美中加双边贸易局势不明,中国未采购美豆,加征75.8%保证金阻断9 - 12月加拿大菜籽到港,四季度豆系和菜系供应堪忧,但现货库存充足、消费疲软使基差弱势。调研旨在了解现货供应、下游消费、巴西大豆采购、非加地区菜油进口及澳籽进口、豆菜油四季度去库进度等情况,以清晰认识三季度和四季度油脂市场 [11] 调研总结 菜油 - 全国库存充足,广西港口一般,川渝内陆胀库,沿海油厂催提;华东因进口周边毛菜油库存约55 - 56万吨。多数油厂菜籽库存见底,部分停机,依赖剩余菜籽和进口菜油补充库存,去库慢,程度取决于9 - 12月消费 [14] - 今年消费差,政策打击餐饮,价格高被豆油替代,以刚需为主,暑假同比降10%,9月开学和双节或好转 [14] 豆油 - 现货库存充足,9 - 10月大量大豆到港,油厂开机率高,短期累库;部分油厂豆粕胀库或停机,减小豆油库存压力。四季度巴西大豆供应暂不短缺,若不买美豆,明年1 - 3月或短缺 [15] - 需求略好于菜油,但整体食用油消费不佳,中包装消费下降,开学后或好转 [15] 行情展望 - 多数企业对四季度至明年一季度油脂市场看涨,因中美、中加贸易关系使美豆与加籽四季度难入中国,豆菜油四季度去库,明年一季度短缺难弥补;菜油加菜籽缺口影响随时间显现 [16] - 部分企业态度谨慎,菜油方面贸易商进口周边菜油及澳籽到港或使国内不短缺;豆油需关注美豆采购情况 [16] 调研内容 8月19日上午 - 企业A - 贸易企业,主营豆油、菜油,有分装厂和运输车辆,原料从周边公司和油厂采购,运费35元/吨 [17] - 广西油脂销云贵川,成都价低,贵州是运费竞争区,云南菜油占比高 [18] - 近期广西豆油基差走低是价格折算结果;看好2025年豆油行情,关注宏观消息;豆油参考棕榈油操作,关注印尼、马来生物柴油政策;菜油库存高但四季度或成强势品种,因波动大、政策风险高操作少 [19] 8月19日上午 - 企业B - 成立于2011年,从广西起步,以菜粕贸易为主拓展至豆粕等,业务覆盖全国,有四个贸易点,年交易豆粕和菜粕120 - 130万吨 [20] - 菜粕主要从国内油厂采购,进口比例低;印度菜粕到钦州港但饲料厂接受度低;迪拜菜粕多流向广东;70% - 80%供应广西饲料厂和终端,核心需求是水产饲料 [21] - 豆粕与菜粕替代关系受价差影响大,目前广西豆菜粕价差低,仅水产料用菜粕;菜粕需求季节性强,7 - 10月是旺季;豆粕供应宽松,阿根廷豆粕难常态进口,消费增长源于添加比例提升;关注菜粕反倾销政策、进口菜籽审批、中美谈判、生猪出栏政策 [23] 8月19日下午 - 企业C - 以豆油、菜油、棉油贸易为主,辐射云贵川渝,吸引客户代工,散油本地灌装省运费 [24] - 豆油2 - 4月供应紧,5月后到港多但需早压榨;6 - 8月消费淡季同比降10%,基差大跌,豆粕库存压力大;菜油港口库存少,内陆胀库,消费被替代,以一口价为主,基差波动小 [25] - 下游中包装无利润,精品小包装挣钱,浓香型难走货,需求不稳定 [26] - 中美未谈拢不买美豆,四季度至明年一季度大豆或短缺,1 - 2月可能性大;菜籽反倾销保证金政策抑制采购,关注政策延续性;需求不滑坡,豆菜油四季度去库 [27] - 豆油出口利用保税区税差获利约30美元/吨,有华南船运和钦州海铁联运两种方式,国内卖8 - 9月现货利润不如出口 [28] 8月20日上午 - 企业D - 有日压榨2000吨双榨线和日精炼600吨产能,全国有工厂和灌装厂,油脂罐容3.3万吨 [29] - 菜籽短缺,加工排至10月,后续或转大豆压榨;可能有一条菜籽船,无远月买船;目前不考虑进口毛菜油,有利润或调整;大豆原料充足,榨线停机风险低,设备转换灵活 [30] - 工厂菜油基差报的少但有预售合同,贸易商报基差多;菜油库存高、消费差、无新增供应;俄罗斯菜油月均10万吨到川渝和华东;澳籽榨利好,待年底试进口情况 [31] - 四季度豆菜油去库慢,因进口菜油增加、消费驱动不足;中欧班列影响西北油脂运输,减少广西工厂发货 [32][33] 8月20日上午 - 企业E - 有3条榨线,2条大豆榨线日产能4000吨,1条大豆菜籽双榨线,大豆日产能3500吨,菜籽日产能2500吨 [34] - 开1条4000吨大豆榨线,产能利用率50 - 60%,菜籽线停机;开机参考压榨利润,今年榨利好,三季度库存高,开机率高于提货;关注澳洲菜籽进口,需考虑政策风险和出油情况 [35] - 10月前大豆到港多,不认为四季度供应有问题,缺口或在3月;油厂高库存,预期四季度价高,一季度至二季度低库存 [36] 8月20日下午 - 企业F - 日压榨产能11000吨,含1500吨大豆菜籽双榨线和2500吨菜籽压榨线;8000吨大豆榨线全开,豆粕卖完,大豆通关不确定或停机;菜籽线因菜籽短缺停机,加菜籽反倾销政策影响不大;销售散油,涵盖豆油、菜油、棕榈油,贸易区域全国,重点西北、西南、华东 [37] - 三船新季澳籽计划不确定,可能压榨或转口贸易,12 - 1月到港;加菜籽基本被洗船;豆粕其他油厂胀库,该企业断货;菜油易被替代,仅剩刚需;豆油催提压力小;开学消费好转但降级,中包装受影响大;菜油库存低有买货计划,集中在华东终端约55 - 56万吨;豆油出口多,利润源于利差,后续看贸易战情况 [39] - 加菜籽无法进口会炒作,澳籽试进口平衡盘面;华东贸易商进口毛菜油,供需不紧张,国内不缺菜油,下游走货慢,菜粕受影响大,菜油盘面强 [40] 8月21日上午 - 企业G - 大豆压榨日产能5000吨,精炼日产能1000吨,年加工大豆约100万吨,贸易豆粕约80万吨;另一地区工厂日产能5000吨含2000吨菜籽榨线,外省工厂大豆压榨日产能3000吨;菜粕销广西本地超50%,其余辐射云贵;豆油本地消耗60 - 80%,其余销云贵,云南销量高,发往不同地区运费不同 [41] - 按满产计划运行,停机看豆粕库存,库存大时全线停一周 [42] - 大豆采购以巴西为主,8月起采购阿根廷,美豆采购有限,若放开有潜力;巴西豆含油和水分高,运输通关长,保存期短;预计明年2 - 3月大豆或短缺,9月后豆粕库存或超110万吨,饲料企业建安全库存,贸易商对远月谨慎,豆粕缺乏短期替代 [43][44] - 认为豆粕行情弱,受盘面、库存和合同影响,政策关键;广西豆油基差上调至70,其他工厂一口价搭配基差约100 - 120;盘面跌基差有上抬空间,放开美豆进口盘面或承压推高基差,关注美豆价格 [45] 8月21日上午 - 企业H - 从事油脂分装,规划年产能20万吨,实际保底10万吨,日包装产能600吨,边生产边发货;原料就近采购,总公司统一负责,优先采购远月合约,主营豆油、调和油和菜油,市场为云南和贵州 [46] - 两广偏好花生油和调和油,云贵川等地偏好风味菜油;散油基差定价,包装油一口价;有来料代加工和自有品牌两种模式;今年月均销量同比减约1000吨,旺季销量低,下游采购谨慎,餐饮需求下滑 [47] - 棕榈油高价使国内需求萎缩,调和油中占比降至约2%,豆油主导;油脂需求稳健但难现高峰 [49] 8月22日上午 - 企业I - 花生压榨日产能100 - 110吨,年加工约3万吨;中包装和小包装日产能1300吨,小包装开机率20 - 30%;小麦加工日产能1200吨,年产能28 - 30万吨,开机率60 - 70%;精炼日产能1600吨,分提日产能350吨;大豆压榨产线12月底具备投产能力,预计明年1 - 2月投产,日产能3000吨,年产约10万吨豆油,自用4 - 6万吨;油脂原料采购自国内油厂,大豆集团统一采购分配,出口上海接单分配 [50] - 粤西消费花生油,广东年消费约60 - 70万吨;海南偏好豆油、玉米油,中包装和小包装年需求各约10万吨,工厂市场份额超40%;川渝、湖南、江西偏好菜油 [51] - 豆油除储备油常规库存700 - 800吨,前期随用随采,近期补库 [52] - 油脂价格受国际局势、棕榈油高价、菜籽进口短缺影响坚挺,后续行情看强,大跌可能性低;中美关系缓和、美豆进口放开或影响价格;小包装油旺季开机率满负荷,销量占全年50 - 60%;今年消费缩量,品牌花生油销量同比降1%;调和油中棕榈油比例低;包装油促销、特价调整;8月底 - 9月行情看强,提前补库;大豆到港多、渠道库存高,豆粕弱势,看国庆中秋备货情况 [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