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科创板经历了两轮显著牛市行情,呈现从概念驱动向业绩驱动、从普涨向结构分化的演变趋势,战略定位日益凸显且投资逻辑趋于成熟 [3][4][26][33] - 第一轮牛市(2020年3-7月)涨幅达67.22%,以中小盘股和高估值成长股为主导,硬科技领域全面领涨;第二轮牛市(2021年3-7月)涨幅32.06%,转向大中盘股和业绩确定性,高端制造成为核心主线 [6][10][13][16][17] - 未来科创板发展前景广阔,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硬科技企业加速上市、产业升级与国产替代需求旺盛、机构投资者力量壮大构成核心驱动力 [34][36] 两轮牛市行情复盘 - 第一轮牛市(2020年3-7月):科创50指数从1029.75点升至1721.98点,涨幅67.22%,显著跑赢创业板指(54.36%)和上证综指(25.20%)[6] - 第二轮牛市(2021年3-7月):科创50指数从1219.71点涨至1610.77点,涨幅32.06%,仍领先创业板指(29.25%)和上证综指(4.81%)[10] - 市场活跃度对比:第一轮日均换手率2.82%,日均成交量4.6亿股;第二轮日均换手率0.93%但日均成交量大幅攀升至7.9亿股,反映资金规模扩大和持仓周期延长 [7][10] 行业结构特征 - 第一轮行业表现:医药生物(平均涨幅126.43%,19家公司)、电子(79.53%,19家)、计算机(53.00%,18家)三大硬科技行业主导行情 [14] - 第二轮行业表现:电力设备(平均涨幅62.45%)和电子(51.95%)成为双引擎,医药生物虽公司数量最多(49家)但平均涨幅收敛至33.71% [17] - 行业轮动趋势:从硬科技普涨(第一轮)向高端制造集中引领(第二轮)演变,基础化工、机械设备等行业在第二轮涨幅均超24% [17] 市值与估值分层表现 - 市值风格演变:第一轮中小盘股因高弹性领涨,第二轮大中盘股因基本面和业绩确定性更受青睐 [13][16] - 估值逻辑变化:第一轮高成长高估值股票受追捧(戴维斯双击),第二轮更注重成长与估值匹配度,价值型成长股获市场认可 [20][23] - 分层特征总结:市场从概念驱动转向业绩驱动,投资行为趋于理性 [26] 热门主题分析 - 第一轮主题焦点: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国产替代战略)、生物医药(疫情催化创新药及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5G/AI/云计算) [27][28] - 第二轮主题焦点: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链(全球碳中和推进)、高端装备制造(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新材料(下游高科技产业需求) [31] - 主题投资逻辑演变:第一轮侧重技术前沿和国家战略,第二轮更关注产业成熟度与业绩兑现能力 [27][31][32] 未来发展展望 - 战略定位强化:科创板紧密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流向清晰反映政策重点与经济增长驱动力 [33] - 投资吸引力增强:科创50指数两轮牛市均显著跑赢主流指数,创新属性和高成长潜力持续吸引风险偏好型及长期价值投资者 [34] - 核心驱动因素:政策红利(注册制深化/退市制度完善)、硬科技企业加速上市、产业升级与国产替代需求、机构投资者资金流入构成三大利好 [36] - 产品生态支撑:泛科创ETF共117个权益产品,其中15.4%以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为基准,12.8%以科创板综合指数为基准,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 [34]
科创牛:规律和展望
国信证券·2025-08-28 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