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演进与目标 - 中国AI顶层设计经历四次跃迁:从技术突破(2021年)→基础设施(2023年)→产业赋能(2024年)→全面社会变革(2025年)[13][15][16] - 政策设定三阶段目标:2027年AI与6大重点领域深度融合、2030年智能终端普及率超90%、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社会[8][20][21] - 2025年AI核心产业规模达6964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约0.5%[101][104][105] 产业规模预测 - 2035年AI核心产业规模在乐观/中性/悲观情景下分别达36.63/24.92/16.72万亿元人民币[8][110][112] - 2025-2035年间AI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平均增速贡献约1.3%,2035年拉动实际GDP增长14.8%[8] - 2024年AI消费级硬件市场规模突破1.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10%(高于社会消费增速3.4%)[71] 技术发展与支撑 - 中国数据量将从2025年51.78ZB增至2029年136.12ZB,年复合增长率26.9%[53][54] - 建成7个数据标注基地,形成335个高质量数据集,支撑121个国产大模型训练[53] - 2023年中国新安装工业机器人27.63万台,占全球总量51%[66][70] 投资主线 - 算力基础设施:涵盖芯片、服务器、智算中心及绿色算力配套[8][55] - AI Agent与MaaS服务:垂直行业软件、低代码平台及系统集成商[8][59] - 智能终端与边缘AI:智能网联汽车、AI手机/PC、AR/VR及边缘计算设备[8][72] - AI+绿色低碳:智慧电网、工业节能、碳管理软件[8] - AI+消费:智能家居、虚拟人、沉浸式体验及O2O平台[8][30]
解读《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人工智能+”培育智能经济新范式
银河证券·2025-08-28 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