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转债凸性与定价系列报告之二:转债凸性策略的优势场景与择券特征分析
申万宏源证券·2025-08-29 13:11

核心观点 - 转债凸性策略在估值上行环境中表现优异,但在估值下行阶段效果不佳,策略有效性高度依赖市场估值环境[4][36] - 基于实际弹性测算的凸性值存在精度不足和样本缺失问题,需加入弹性因子增强策略进攻性,优化后策略在2021-2022年及2024年9月后显著跑赢双低策略[4][32][36] - 高凸策略易过度配置负溢价率转债(尤其赎回博弈券),需通过限制溢价率(≥2%)避免博弈依赖,但会削弱超额收益[4][42][43] 转债弹性和凸性性质 - 转债弹性与平价呈正相关(平价越高弹性越强),上涨弹性与溢价率反比,下跌弹性与溢价率正比,此规律在剔除异常样本(如低平价+低溢价率)后显著[6] - 特殊场景下弹性可能大于1:一是转债跌破债底后反弹时溢价率抬升,二是赎回博弈后溢价率修复,但此类样本较少[11][12] - 凸性通过上涨与下跌弹性差分计算,存在两大局限:一是仅按平价和溢价率二维划分导致区分度不足(同区间凸性值相同),二是差分方法放大一阶导误差[1][16] 凸性策略优化方法 - 基础高凸策略(选取凸性值前20%券)在无评级限制时跑输双低策略,但限制评级≥AA-后2022年起跑赢,因高评级券正股波动率低,凸性值更可靠[27] - 加入弹性因子(上涨与下跌弹性均值)后策略进攻性增强,在估值上行阶段(2021-2022年、2024年9月后)超额收益显著[32][36] - 样本处理规则:剔除平价<50元或>170元、溢价率<-10%或>60%的券(因逻辑缺失或风险异常),每月调仓且等权配置[21][26] 策略择券特征与局限 - 高凸策略持仓中负溢价率券占比可达70%(2024年数据),因负溢价券在赎回博弈期呈现高凸特征,策略本质博弈不赎回后的估值修复[42][46] - 限制溢价率≥2%后,高凸策略超额收益收敛:2021-2022年仍存小幅超额,2023年估值下行时超额消失,2025年后未能跑赢双低策略[4][43] - 凸性值计算受历史数据完备性制约:若某平价/溢价率区间无历史样本,则凸性值缺失,影响择券效果[4][39]